姚廣孝沒有機會走科舉之路,對於他無疑是件好事,他因此沒有受到儒家思想束縛,他向遇庵大師學內外典籍之學,對佛、儒二家進行了對比;他與當時著名文人宋濂、高啟成為好友,不僅提高了個人文學修養,還培養了自己的人脈……
出家之後,姚廣孝的個人能力逐漸提升,最後老天又給了他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信心”。一次,姚廣孝遊嵩山少林寺,偶遇著名相麵大師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廣孝,驚呼其相貌奇異:“目如三角,形如病虎”。日後必定成就一番豐功偉績。這種對於相貌的描述聽來耳熟,看來姚廣孝和曾國藩長得像孿生兄弟,幸虧沒有生活在同一時代,否則怕一朝容不下兩隻“病虎”。
據說袁珙相麵很靈,所相士大夫數十百,死生禍福無不奇中。不知道他是否也對別人說過日後必定如何如何,相信對一百個人這樣說,在心理暗示影響下,必有一兩個最後如其所言。忽略掉那些沒有被言中的,“整理”一下數據,“死生禍福無不奇中”估計就被製作出來了。
姚廣孝之所以能成為曆史名人,是因為他是“靖難之役”第一功臣,沒有他,朱棣很可能多次半途而廢。最著名的一個段子是建文元年六月,朱棣決定起兵。這時突然風雨大作,簷瓦墮地,朱棣色變。姚廣孝卻鎮定地說:“祥也。飛龍在天,從以風雨。瓦墮,將易黃也。”於是朱棣轉懼為喜,以誅齊泰、黃子澄為名起兵,號其眾曰“靖難之師。”正是姚廣孝不斷給朱棣加油打氣、出謀劃策,才使“靖難”最終成功。
相比於曆史上其他有建樹的陰謀家,姚廣孝是獨特的,他對於權勢並不留戀,手段也算不得心狠手辣。他曾經跪求朱棣答應不要殺方孝孺,後來眼見朱棣大開殺戒之後,傳說出於懺悔自己間接造成了許多無辜之人被殺,姚廣孝親自參與設計建造了永樂大鍾,並在自己病重朱棣來探望時,懇求赦免被關押了十餘年的建文帝僧官溥洽……。
建功立業是姚廣孝畢生的追求,從績效角度看,他的確很成功的。朱棣雖然殘暴,相比建文帝,畢竟更有雄才大略,他當皇帝對於明朝的興盛是有益的,從“大局觀”看符合曆史潮流。姚廣孝幫助朱棣奪位,雖然道德上看,是亂臣賊子,實效上卻是推動了曆史的進步。姚廣孝和解縉一起主編《永樂大典》是其文人夢想的實現,至此他已經文成武就,完成了絕大多數人用一輩子時間難以完成的功業。
功成名就後的姚廣孝常居僧寺,冠帶而朝,退仍緇衣。不僅如此,他回到蘇州老家時,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朱棣曾經命他蓄發還俗,他不肯。賜給他豪宅及兩名宮女,皆不受。姚廣孝是不是假正經呢?起碼正史、野史中都沒有關於他緋聞的記載。
姚廣孝熱衷於成就功業卻又清心寡欲,這點讓後人難以理解,許多人覺得他是刻意低調,以免功高震主。可是他一輩子都在積極參政議政,根本不像功成身退的樣子,何況朱棣對於跟隨他起兵的靖難功臣,都還不錯,並沒有兔死狗烹下毒手。姚廣孝的入世與出世,很可能是他自己的一種追求。其實許多古代名人都兼有這兩種追求,既想揚名立萬,內心又向往清淨無為。許多人“博二兔不得一兔”,有些人“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唯獨姚廣孝在形式上兩者兼得了,然而在建功立業的同時,他的內心世界想必並沒有得到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