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覺得自己的兒子成了自己行孝的障礙,於是和老婆商議:“咱倆生殖功能都正常,兒子以後還可以再生幾個。老媽死了就不會有第二個老媽了,不如活埋了兒子,省下糧食養老媽。”真是一張床不睡兩樣人,兩個糊塗蛋一拍即合,拿上鐵鍬就去挖坑了。隻挖了兩尺,就出人意料挖出一壇黃金。上麵還有說明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於是兩口子放下鐵鍬,抬著金子歡天喜地回家去了。老媽、小兒都保住了,一家子從此過得很幸福,而且郭巨“孝順”的美名也傳遍了天下。至於這件事怎麼會傳遍天下?肯定是郭巨兩口子到處對別人說的,說不定還舉行了若幹場全國巡回“事跡報告會”。
《埋兒奉母》中的郭巨是個讓人匪夷所思的怪人,他贍養老媽沒錯,當他能力不濟時,為什麼沒有去求助兩位弟弟?他倆不是分得了不菲的遺產嗎?作為兒子,他們原本也有贍養老母的義務。難道開口找弟弟幫忙,比活埋兒子需要更大的勇氣?成就一個孝子,必然要抹黑他身邊的親人,郭巨的兩個弟弟因此就成了豬狗不如的不孝子。古代極品孝子的出爐,大抵都得走這樣的程序。
另有一個疑問,假如郭巨真的活埋了兒子,回去怎麼和老媽交代?說“阿毛被狼叼去了?”老媽即便相信,恐怕也會悲痛欲絕,原本虛弱的她說不定就此一命嗚呼,郭巨夫婦這對糊塗蛋難免成為害死老媽的凶手。
還有一個擔憂也不能不說,郭巨埋兒居然挖出了金子,端的是舍得孩子不僅可以套狼,還可以套出富貴名利。這個故事會不會引起某些愚人的貪欲,把自己兒子也“種”到地下去期待“長”出金子呢?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二十四孝》應該對此加以備注:“專業表演,切勿模仿”。
《賣身葬父》或許是《二十四孝》中最為人喜聞樂見的故事,董永為了葬父賣身至一富家為奴。上工路上,好事來了,七仙女從天而降。此後,董永財色雙收,政治地位也得到了極大提高,從一介民工提升至玉帝的女婿……看來勸人當孝子,僅有說教是不夠的,還需要加以利誘。
“我請人講完了二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癡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魯迅先生曾經這樣寫道。
其實《二十四孝》中也有輕易當上極品孝子的,比如《親嚐湯藥》。說的是有一次,漢文帝的母親患了重病,一病三年,臥床不起。漢文帝常常親自為母親煎藥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嚐,看湯藥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這似乎不難做到,難的是咱們做不到皇帝的職位。與之相應,《嚐糞憂心》中的南齊高士庾黔婁很可憐。父親病重,醫生惡作劇曰:“欲知瘥劇,但嚐糞苦則佳。”黔婁於是就去嚐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覺得大事不妙。夜裏跪拜北鬥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最後北鬥星沒有同意他的請求,他父親還是死了。庸醫害人,不過成就了庾黔婁的孝名。可是漢文帝嚐藥就嚐成了孝子,庾黔婁卻要嚐糞才行,孝子的門檻差異太大了。
縱觀這些著名孝子,他們應該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要“曬”孝心。不曬即便做得再好,也成為不了著名孝子,所以“事跡報告會”必不可少,無論以何種形式。
至於古代為什麼要大力提倡孝道?除了弘揚美德,維護穩定的社會秩序。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免除了政府建立社會保障體係的麻煩。養老爸、老媽是兒子們的責任,即便窮得上無片瓦,你們也應該自己去想辦法,千萬別來找政府哦。皇上其實也不富裕,宮裏幾千上萬人要開支,沒錢管你們老母。你們還是去當孝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