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猶太商之道4(3 / 3)

邁耶·羅斯柴爾德非常重視情報,認為這是維係羅斯柴爾德家族繁榮、安定的命脈所在。事實上,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如此,情報就是命脈,情報就是金錢。在那個時代,想要頻繁、快速、安全地交換情報,光靠政府的郵差是不行的。因此,羅斯柴爾德家族早就建起了一個橫跨全歐洲、屬於本家族專用的情報傳遞網,配備了專門的人員及車馬、快船,不論氣候何等惡劣也隨時待命出發。

他們深深地了解迅速得到情報的重要性,所以每年都不惜花大本錢擴充和更新裝備,在傳遞速度和安全性上遠勝於驛站郵政,甚至有時比政府的情報網更勝一籌。他們的信使攜帶著現金、證券、信件或其他東西穿梭般地在歐洲大陸上到處流動。正是有了這一高效率的情報通訊網,使他們比英國政府更早地知道了滑鐵盧的勝敗情況。

1815年6月19日,羅斯柴爾德家族情報組織中的某人得到了英國獲勝的快報,立即從鹿特丹乘專用快船渡過多佛爾海峽到達英國,將快報交到正在等待的家族成員尼桑·羅斯柴爾德手中。

尼桑是邁耶·羅斯柴爾德的第3個兒子,他在股票買賣中經常倚著一根柱子,故獲雅號“羅斯柴爾德之柱”。尼桑的臉色,就是周圍許多人股票交易的晴雨表。尼桑接過快報隻瞄了一眼標題便立刻登上馬車急速趕往倫敦,他得到的消息比英國政府早了幾小時。

1815年6月20日,人們更加關注尼桑的臉色和舉動。此前一天,世界上發生了足以引起全球振蕩的大事情,英法兩國交戰於滑鐵盧。這一仗不光將決定兩國的命運,當然也會影響到兩國的股票價格漲跌——英國若獲勝,英國公債將暴漲;法國拿破侖勝利的話,英國公債必定大跳水。所有股票生意人此刻全騎在老虎背上,上下為難。人們隻能等待消息,誰的消息靈通誰就可能先於別人動手,或買或賣,都可獲大利。

戰爭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部,距英國倫敦非常遠。當時既沒有無線電,也沒有飛機和火車,隻有水路上的汽船。人們隻有采用快馬傳遞和汽船運送。而這隻有官方擁有,人們隻有等待官方發布消息。

正在人們等待得焦急萬分的時候,“羅斯柴爾德之柱”開始脫手派發英國公債。尼桑賣了!消息迅速傳遍股票市場。英國人吃了敗仗,快賣英國股票!人們蜂擁而上,跟進成為恐慌性大拋盤,英國公債頓時暴跌。尼桑仍不動聲色地繼續拋出。直到英國公債跌入穀底,尼桑突然悄然返身大量購進暴跌至穀底的公債。

跟進的人全部傻眼,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互相打聽、談論、商量。但等他們從睡夢中醒來時,尼桑已經吃飽喝足了。正在此時,傳來了英軍大獲全勝的捷報。英國公債價值直線上漲!尼桑幾小時之內獲利幾百萬英鎊。尼桑簡直成了會變錢的魔術師。商戰之中,信息重要自不待言,但尼桑的高超技藝卻在獲得信息之後的幾小時內大加展現。一般人聽到消息,肯定是大量套購,那麼別人也就跟進,大家互不折本。而尼桑卻大膽構想,充分利用幾小時的時間差和別人的依附心理,先拋後買,使所有人都上當,唯獨他大獲其利。這種冷靜和機敏常人就不具有了,難怪尼桑被稱為商界的奇才。

經商以信息傳遞為主要運行特征,沒有信息,市場就變得難以捉摸,如果不能正確地把握信息,經營就會變成盲人瞎馬。隻要獲取商業信息,對市場的變化始終保持靈、變、準,商業經營就會活脫起來。

2信息不等人出手要快

猶太商人善於利用信息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具有對信息高度的敏感性,他們能夠對掌握的信息快速做出反應和決斷,在別人還在懵懵懂懂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大賺特賺了。

《塔木德》上說:“我見日光之下,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勝利,是當時的機會。”這句話道出了機會對成功的重要性。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經商者要以現實的目光、敏銳的頭腦,注重市場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利用,分析和掌握社會需求的投向,摸清同行和競爭對手的變化動態,先於對手做出正確的銷售、經營決策,才會使你在複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立身之地。

美國著名的猶太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伯納德·巴魯克,二十多歲就已經由經營實業而成為盡人皆知的百萬富翁。在事業穩步前進的同時他在政壇上也鵬程萬裏,呼風喚雨,從而贏得事業、權力的雙豐收。

1916年,他被總統威爾遜任命為“國防委員會”顧問和“原材料、礦物和金屬管理委員會”主席。事隔不久又被政府任命為“軍火工業委員會”主席。1946年任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在70多歲的高齡時仍雄風不減。當年,他曾提出過建立一個以控製原子能的使用和檢查所有原子能設施的國際權威的著名計劃——“巴魯克計劃”。

和別的猶太商人一樣,巴魯克在創業伊始時也曆盡千辛萬苦。正是因為他善於發現事物之間的聯係,在常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魯克卻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聯係,從這種聯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意機會,並一夜暴富。

1899年,即巴魯克28歲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魯克在家裏忽然聽到廣播裏傳來消息說,美國海軍在聖地亞哥將西班牙艦隊消滅。這意味著很久以前爆發的美西戰爭即將告一段落。7月3日,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而言,美國的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營業,但私人的交易所則依舊工作。巴魯克馬上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大把吃進股票,那麼就能發一筆大財。

當時唯一能跑長途的隻有火車,但火車晚上不運行。在這種讓人幹著急的情況之下,巴魯克在火車站個人承包了一列專車,火速趕到自己的辦公室,做了幾筆讓人羨慕的生意。

成功的商業活動都離不開一些想法,無論奇妙與否,都是由某一種信息觸動的。現代社會裏,信息變得越來越重要,對於人們的生活和事業的成功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抓得越快越準,獲勝的機會就會越大越多。成功的企業就是最快掌握最新市場信息的企業。3商人要有發現財富的眼光

商機在哪裏?這是商人們都很熱心的問題。猶太商人認為,信息能夠利用就是商機。找商機首先要去捕捉信息,這需要有靈活的頭腦、敏銳的眼光和科學的方法,全麵地預測,深入地調查,仔細地分析。

《塔木德》上寫道:“兆頭僅僅是兆頭,需要用眼睛才能發現其中的金子。”猶太商人以超乎常人的商業敏感,能夠從別人容易忽略的地方發現屬於自己的商業機會,創造財富。他們從簡單的商機中看出了它所包含的複雜內容,並用立體全方位的手段去利用它們。

1931年,猶太巨商哈默從蘇聯回到美國,此時富蘭克林·羅斯福即將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哈默通過深入研究認定:一旦羅斯福得勢,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會被廢除。哈默進而想到,到那時,威士忌和啤酒的生產量將會十分驚人,市場上將需要大量的酒桶用以裝酒。酒桶並非一般木材可以製作,必須用經過特殊處理的白橡木不可。

哈默在蘇聯生活多年,知道那裏有白橡木出口。於是,他又去蘇聯,憑著他的老關係訂購了幾船白橡木板運到美國,他還在紐約碼頭附近設立了一間臨時的酒桶加工廠,作為應急的儲備。後來,他又在新澤西州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酒桶加工廠,取名哈默酒桶廠。

當哈默做這些事時,“禁酒令”尚未解除,當哈默的酒桶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上滾出來時,禁酒令被解除了。人們對威士忌的需求急劇上升,各酒廠的生產量隨之直線上升,但成問題的是需要大批酒桶。此時,哈默早已給酒廠準備好了大量酒桶。生產酒類的廠家有許多,而大規模生產酒桶的工廠卻“隻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哈默製造酒桶獲得的盈利,大大超過了酒廠。

哈默的成功,就在於他能從“無”中看出“有”來,作出了果斷的投資決策。細細想來,眼光就是財富,商人要有發現財富的眼光,要有洞察先機、先發製人的能力。

菲勒出生在一個貧民窟裏,他和很多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一樣爭強好勝,也喜歡逃學。但與眾不同的是,菲勒從小就有一種發現財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輛從街上撿來的玩具車修好讓同學們玩,然後向每人收取05美分。在一個星期之內,他竟然賺回一輛新的玩具車。

菲勒中學畢業後成了一名小商販。他賣過電池、小五金、檸檬水,每一樣都經營的得心應手。與貧民窟的同齡人相比,他已經可以算是出人頭地了。誰也沒有想到,菲勒竟然靠一批絲綢起家,從小商販一躍而成為商人。

那批絲綢來自日本,數量足有1噸之多,因為在輪船運輸當中遭遇風暴,這些絲綢被染料浸染了。如何處理這些被浸染的絲綢,成了日本人非常頭痛的事情。他們想賣掉,卻無人問津;想運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環境部門處罰。於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絲綢拋到大海裏。

港口有一個地下酒吧,菲勒經常到那裏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當他步履蹣跚地走過幾位日本海員身邊時,海員們正在與酒吧的服務員說那些令人討厭的絲綢。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感到機會來了。第二天,菲勒來到輪船上,用手指著停在港口的一輛卡車對船長說:“我可以幫你們把這些沒用的絲綢處理掉。”結果,他沒花任何代價便擁有了這些被染料浸過的絲綢。然後,他用這些絲綢製成迷彩服裝、迷彩領帶和迷彩帽子。幾乎在一夜之間,他擁有了10萬美元的財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塊地。他找到地皮的主人,說他願花10萬美元買下來。地皮的主人拿到10萬美元後,心裏還在嘲笑他:“這樣偏僻的地段,隻有傻子才會出這麼高的價錢!”令人料想不到的是,一年後,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環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0倍。城裏的一位富豪找到他,願意出2000萬美元購買他的地皮,富豪想在這裏建造別墅群。但是,菲勒沒有出賣他的地皮,他笑著告訴富豪:“我還想等等,因為我覺得這塊地應該增值得更多。”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後,那塊地賣了2500萬美元。

他的同行們很想知道當初他是如何獲得那些信息的,他們甚至懷疑他和市政府的官員有來往。但結果令他們很失望,菲勒沒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職的朋友。菲勒的發跡在許多人的眼中一直是個謎。解鈴還須係鈴人,他那別具匠心的碑文,也許概括了他不斷在平凡中發現奇跡的傳奇一生,也許能幫助不少人解開他的發跡和致富之迷:“我們身邊並不缺少財富,而是缺少發現財富的眼光。”

經營眼光往往決定一個商人的生意能夠做多大和他會用怎樣的方式賺錢。有一個經營皮鞋的商人看到太平洋一座島嶼上的居民都打著赤腳沒有穿鞋的習慣,於是就認定不穿鞋的島民永不會穿鞋,因此也就不會買鞋。另一個商人看到島上居民打著赤腳,認為這裏的皮鞋市場潛力可觀,因為不穿鞋子的人可以通過引導改變習慣,並且改變習慣後鞋子的需求量將會大有可觀。後一個商人從“無”中看出了商機,他因之獲得了豐厚的回報。

羅素說:“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會做生意的人常常是那些能夠從“無”中看出“有”來的人。商人需要有一雙捕捉信息的眼睛,隻要你善於用眼睛去發現,那麼遍地都是機遇和財富;隻要你善於用心尋找,就能得到它們。八、經受磨練堅忍不拔〖〗

《塔木德》上說:“眼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那流著眼淚走出去的,必歡呼地帶著禾捆回來。”荊棘難測的生存之路教育猶太人要堅毅忍耐,對於邊際性流動、夾縫中生存的猶太人而言,做不到這樣就會滅亡,久之,也這成了猶太民族的特性。猶太商人相信世上沒有長久的困境,隻要堅持不放棄,終究能在忍耐中等待轉機,甚至做成原本無望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