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發展,內部的團結,思想的統一,人心的穩定極為重要,這樣才能同心協力,克服困難。這裏的統一意誌,不是封建家長式的專製,而是高層次和內容上的意念統一。
提高團隊向心力
渙卦卦辭“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渙卦象征渙散,順暢亨通,賢明的君主去祠廟祭祀神靈以祈求保佑,利於渡過大川河流,利於堅守中正之道。此卦告訴我們,處於渙散之際,務必要凝聚人心。要做到這一點,領導者必須居中守正,歸聚天下人心,達到拯救渙散的目的。
管理者能否與下屬友好相處,互相配合,協調一致,上下同心,相互信任,勁往一處使,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所以,作為精明的管理者總能夠注重員工們凝聚力的培養,他們明白,企業要發展強大就必須建立一支團結一心的隊伍。
清華紫光強調,集團每一位員工必須有一個思想:每個人要的不是個人發財,滿足於一點小事,而是要幹一番大事業。集團能給每位員工的是幹一番事業的機會,創業階段一定會很窮,但是泥飯碗也可以做大,做成金飯碗,所以隻想混口飯吃的人絕對不適合待在清華紫光。隨著集團的發展和壯大,為確保各分支機構“擰成一股繩,力往一處使”,形成巨大的合力,清華紫光倡導要有大舞台的胸懷,要求各分支機構要絕對服從集團總部。
清華集團力求使每個“紫光人”都把企業當做自己的家。早在1993年,集團就率先提出“人才工程”的概念,員工最需要什麼,紫光就力求給他什麼,讓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在清華紫光的文化中,十分鼓勵員工對事業的追求。而正是清華紫光形成了良好的幹事業的氛圍,才使得集團吸引了許多優秀人才。
張本正擔任紫光總裁時說:“每個人都有尊嚴,隻是給錢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信任他,給他舞台比給他錢更重要。”
任何企業要有效地組織生產和經營,就必須“以欲從人”,關心員工的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以此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讓員工的心有所渙散。
用真心換忠心
《象傳》說:“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於帝立廟。”渙卦的卦象為風行水上之表象,象征渙散、離散。先代君王為了收合歸攏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廟宇。這是用真心換取信任。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九五爻“渙王居,無咎。”疏散君王的積蓄以聚攏民心,這樣做一定不會有什麼禍患。這是因為九五爻居於正位,行事端正。
作為領導者,要想調動起下級的積極性,就要不失時機地進行感情投資,用真心去換取忠心。交朋友,隻有真心才能換得真心,與員工相處,也隻有真心才能換得忠心。在自我意識覺醒的今天,強製性的領導越來越不受歡迎,領導者必須進行情感投入,用真情打動下屬的心,用真心換來員工的忠心。
清代商人胡雪岩管理雇員十分注意運用物質利益這一杠杆。阜康銀號業務發達後,在通都大衢遍設分號,每當胡雪岩雇傭號友時“必詢其家食指若幹,需用幾何,先以一歲度支畀之,俾無內顧之憂”,這樣既可使雇工專心致誌,又能使他們感恩戴德,幹起活來自然更賣力,受惠的當然還是胡雪岩。
企業內部員工的勞動態度、技術水平、熟練程度各不相同,如果幹與不幹是一個樣,幹好幹壞是一個樣,勢必造成平庸而怠惰者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才高而勤奮者不能脫穎而出。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必須建立一種賞罰分明的競爭激勵體製,以有效地開發利用人的才能和專長。在胡慶餘堂,胡雪岩也通過行賞用罰進行有效的管理。他行賞罰以實績為依據,處以公心。罰不回避管理層,賞不忘記普通藥工。
當時,葉種德堂有個切藥工業務上功夫過硬,人稱“石板刨”,但因脾氣耿直火爆而常常得罪人,在葉種德堂待不下去了,經人介紹來到胡慶餘堂後,胡雪岩不但沒因他有“牛脾氣”而另眼相看,反而按能定賞,給“石板刨”高工資,還提拔他當了大料房的頭頭。胡雪岩寧肯厚待有一技之長的“刺頭”,也不肯賞唯唯諾諾的平庸之輩。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石板刨”看到馳名朝野的“紅頂商人”胡雪岩竟如此器重自己這個在葉種德堂受氣的小人物,怎不感其知遇之恩而加倍效力呢?
胡雪岩對有功者,特設“功勞股”,這是從盈利中抽出的一份特別紅利,專門獎給對胡慶餘堂有特殊貢獻的人。功勞股是永久性的,一直可以拿到本人去世為止。
胡雪岩建立激勵機製並不隻限於物質刺激,他還用“仁術為本”、“造福冥冥”等精神因素來提高員工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用信任下級、讚賞先進、融洽關係等管理手段強化員工的能力,鞏固他們的積極性。
由於胡雪岩主動關心員工的利益,胡慶餘堂吸引了各種人才,如“石板刨”從葉種德堂投到胡慶餘堂門下後,從22歲一直幹到77歲,整整為胡慶餘堂效力55年。
中國的社會非常注重“情”字,所謂“人情債”是永遠也還不清的。隻要用真誠的情去打動下屬的心,富有人情味的上司最能獲得員工的衷心擁戴。企業在采取激勵措施時要做到公正合理,製定客觀的獎賞基準,然後依員工的行為、工作表現、業績等,根據獎賞基準去獎勵他們。若能確實做到這一點,員工必定心服,也不會產生不公平的心理。
中孚:誠信凝聚向心力
中孚卦講誠信,心中懷有誠信去待人待物,正所謂誠信明禮,以信為美。
《周易》中蘊涵著豐富的誠信思想。誠信在《周易》中表述為“孚”。《周易》力倡誠信之德,特設中孚一卦,講“中孚”,即內心誠信的問題。“孚”是《周易》所闡發的為人安身立命的核心範疇之一。據統計,易卦爻辭中有40多處提及它。《周易》反複強調,隻要人心懷誠信,即便是勢單力薄,有遭受傷害的危險,或處於困厄之中,也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和援助,從而逢凶化吉,履險如夷。
在今天的社會交往中,誠信是應遵循的道德標準,是為人處世的一條準則和方法。信用無法在一朝一夕中形成,我們一定要為自己奠定信用,而且要不斷地累積。
誠信是立足之本
《象傳》說:“澤上有風,中孚。”澤上和風陣陣,與澤水相感相激,是為人虛懷若穀能相互感應。舟在澤水之上,暢通無阻,為誠信,萬眾一心之象。從卦象上直接看,中孚的中間兩爻為陰爻,兩頭的四爻為陽爻,是為中孚。中孚,就是內心誠信的意思。從古至今,誠信一向信受重視。以誠信服人,是最高明的處世之道,也是最有效的成功素質之一。
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感情淡漠,互相之間隻剩下了利益角逐,特別是從商的人,為了利益可以什麼都不顧,誠信之道,已經喪失殆盡,古人在易中專門設此一卦,也是強調其作用。誠信是做人的根本,這個根本不能丟棄,否則,可能會獲得眼前的利益,但從長久來看,必定會遭受大損失。沒有對人的誠信之心,事業就難以拓展成功。
清代商人胡雪岩創辦胡慶餘堂,經營的是中醫藥業。這個行業自古以來就有單方秘製的特點,一旦製成藥品,一般人是很難辨識真假優劣的,故有“藥糊塗”之說。可是,藥品事關人命,許多生藥材(指未加工過的動、植物及礦物)含有對人體有毒的成分,必須經過水製、火製或水火炮製後,才能既保持藥效又除去或中和其中的有毒成分。在達到藥用要求後,還需對藥材做取舍搭配,而這就要求藥的種類、數量和質量等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減少貴重藥的配量都會影響療效,甚至會危及人的性命。
正是針對種種欺詐行為,胡慶餘堂創辦之初,胡雪岩就親自立下“戒欺”的匾。胡慶餘堂眾多的匾額和招牌都是朝外掛的,用以方便顧客觀賞,唯獨這塊黃底綠字、筆力遒勁的“戒欺”匾卻是朝裏掛著,正對著坐堂經理的位置,這包含著藥店主人期望坐堂經理嚴格把關、督促眾人恪守“戒欺”這個店訓的一片苦心。
“戒欺”匾的中心思想是強調信譽。胡雪岩是作為一個有眼光、有頭腦的經營者清楚地認識到信譽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而親立“戒欺”匾,“戒欺”訓規代代相傳,成了慶餘堂人的“傳世秘方”,120多年來,胡慶餘堂真正做到了童叟無欺,貨真價實。
信譽是多次商品交換中形成的消費者對商品生產者和銷售者的一種信賴關係,是商品的微觀經濟效益與宏觀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具體體現。信譽是倫理學範疇,蘊含著功自心誠、利從義業的辯證關係,它要求商人以誠信原則來規範和製約自己的經濟行為;信譽又是企業素質的綜合反映,是企業經營文化的結晶體,它要求企業“言必信,行必果”,“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始終如一地保持產品的成分、質量和性質。失去信譽會導致步履維艱,所以說,信用是人生的通行證,是人的第二生命。
信譽是無價之寶
初九爻“虞吉,有它不燕”,誠信讓人感到心安。九二爻“鳴鶴在陰,其子如之”,誠信能團結眾人。六三爻“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沒有誠信,就會四處樹敵。六四爻“月幾望,馬匹亡,無咎”,忠於職守,誠懇辦事,終有善終。九五爻“有孚攣如,無咎”,用誠信來感召天下,維係共同的利益,這是為人君的職責。上九爻“翰音登於天,貞凶”,把誠信放在嘴邊,卻不遵守,嘩眾取寵,必將遭到報應。
古人說:“人無信不立”。做人一定要把信譽放在事業之首。經濟的損失,將來可以賺回來;而信譽的損失,就難以彌補回來。信譽好的人有威望,信譽好的企業和名牌商品贏得了顧客或用戶的信賴,所以企業的形象與聲譽俱佳。
李嘉誠創業初期,塑膠廠瀕臨倒閉。李嘉誠召集員工開會,坦誠地承認自己經營錯誤。緊接著,李嘉誠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向他們認錯道歉,並保證在放寬的限期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款,一定如數付賬。李嘉誠絲毫不隱瞞工廠麵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
李嘉誠不想被積壓產品拖累太久,全部以極低廉的價格賣給專營舊貨次品的批發商,在製品的質檢卡片上一律蓋上“次品”的標記。被裁減的員工回來上班,李嘉誠還補發了他們離廠階段的工薪。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
李嘉誠回首這段歲月時說:“信譽、誠實也是生命,有時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百金買名,千金買譽’,都是經久不衰的中國商諺。以謊言偽語騙得的財寶,是浮雲輕煙,死亡的羅網。講信用,守信義,是立身處世之道,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它既體現了對人的尊敬,也表現了對己的尊重。
歸妹: 團隊的永續發展
歸妹卦講婚姻與人生,如何讓美好長存。
歸妹卦下為兌為澤,上為震為動,澤動而不能平靜,表明凶,沒有任何有利的事。本卦講女子出嫁之事,妹妹隨姐姐陪嫁夫家,不能當正配夫人,隻能作偏房。有時夫家還會因為不合禮儀而把妹妹逐回娘家,結果到了應該出嫁的年齡還沒有出嫁,這會耽誤她一生的幸福。即使不被逐回,二女共夫,在婚禮上獻祭宗廟時正配夫人有資格手捧盛滿食物的筐進行獻祭,而作為偏房是不能參與的。這情況猶如手中所捧的是空筐,故不能參與祭禮。偏房的地位、處境很不好,因而這樣的婚姻沒有好處。古人不讚成這種婚姻習俗,主張以正常的婚姻禮儀給女子一個好的歸宿。
人的一切活動的最終目標都是求得幸福,想獲得幸福就必須擊退使自己陷入不幸的原因,事先規劃好自己的歸宿,提前想到就不會有艱險和恥辱。
君子以永終知敝
歸妹卦卦辭“歸妹,征凶,無攸利。”象征少女出嫁,凶險,沒有什麼好處。《象傳》說:“澤上有雷,歸妹。君子以永終知敝。”澤水上麵有雷電興動,這就是歸妹的原意。永終指保持夫婦之道,使其相續;知敝強調要明白謹慎敝壞之理,防止損害夫婦之情。若要美好長存,那麼就需了解各種弊端,來加以預防。
歸妹以婚姻來代表一種新的人生的開始。要想有所把握,不是靠幻想,而是盡力去克服那些對幸福的阻礙,實為先見之明。
如今,許多起步較早的中國家族企業創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正麵臨同一個難題:企業如何繼續傳承?家族企業的經營往往以家族成員作為繼承人選,而不是以經營能力的有無為判斷基礎,當傳承二、三代之後經營者欠缺這種能力時,也就是家族企業走下坡的時候。家族企業要達到永續經營的目的,重點在於選擇具備經營能力的人繼承家族企業的經營。從目前國內的家族企業發展狀況看,大多已接近交班期,但很多企業還沒考慮這個問題。家族企業要盡快做好打算,建立合理的、有效的接班人規劃。
王永慶家族、蔡萬霖家族、辜振甫家族、徐有庠家族、吳火獅家族是台灣新五大家族,其中台塑集團表現最為突出,也最受社會肯定。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年經營台塑集團幾乎從未虧損,也沒有讓股東賠過錢。但王永慶正在為接班人的問題苦惱,由於家族內部矛盾複雜,接班人問題至今未解決。
王永慶有三位太太,大太太未能生兒育女,二太太生有兩男兩女,三太太有五個千金。在家族內形成二娘係、三娘係。本來長子王文洋(二娘係)因為學識豐富,精明能幹,是老爸最看好的繼任人選,但天有不測之風雲,1996年王文洋與呂安妮發生婚外情,迫使王永慶公開表示“傳賢不傳子”。王永慶說:“企業的經營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個角落都要有適當的人選,即是適人適所。提拔兒子,抹殺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後寶貝兒子也被誤了。”由此父子交惡,王永慶將兒子趕出台塑。
王文洋在祖國大陸創業有成,一度通過媒體開炮,稱從未得到父親栽培,也絕對不會回台灣接班,讓這位“經營之神”不免有些感傷。此外,王永慶之弟王永在一家也自成一派,於是在家族內形成三方拉鋸的局麵。麵對這麼複雜的關係,投資者和合作夥伴對台塑的未來持觀望態度。
如果家族企業在接班人問題上糾紛不斷,必然會對家族企業造成損害。由於沒有現成的繼承計劃,容易在投資者、合作夥伴和雇員中引起不良後果。研究發現,缺乏繼任計劃是許多第一代家族企業沒有繼續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大約70%的家族企業在其創始人去世後或者退休後被出售給了別人或進行了清算。再強大的家族企業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所以,中國家族企業當家人要在風調雨順的時候提前製定接班人計劃,敢於及早放手,盡快培養下一代或者可以信賴的其他接班人,才能未雨綢繆,保持企業持續發展。
傳好接力棒
想做到“永終知敝”,一定得有清醒的頭腦和長遠的眼光才行,要能考慮清楚自己的道路和方向。中國人習慣把對國家的治理與對家庭的治理放在同一個層次上來進行討論,“治大國如烹小鮮”就是這個看法的反映。研究王朝曆史,我們會發現,對於一個帝國來說,權力能否順利交接、儲君能否勝任管理國家的重任,這關係到帝國生死;研究家族企業,我們同樣會發現,家族權力能否順利傳承、接班人是否稱職,同樣關係到家族企業的興衰。
目前我國家族企業交接班的模式包括傳統型的傳長(非常普遍)、傳賢、聯合執政(在一段時期或過渡時期)、企業的拆分(分家式,大企業變成小企業,尤其是多種經營模式的企業或大集團)。由於接班問題涉及家族企業的所有權怎樣分配、兄弟姊妹誰來接班、財產如何保護、家族人員的職業如何發展、家族成員的衝突解決各方麵問題,它直接關係家族企業的生命延續。所以,必須做到有效完成交接班。由於中國人(包括華僑)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篤信“子承父業”這一傳統,很多家族企業有的完成了第二代接班,有的甚至傳到第三代。但也有人提出了質疑:幹嘛非傳給自己的兒子?世界先進的家族企業往往會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這樣還可以解決家族企業矛盾。沃爾瑪就是最好的例子。沃爾瑪屬於家族企業,但家族擁有者從來不去公司。沃爾瑪整個係統能夠有序地運轉,靠的是一套完善的流程和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歐美大型家族企業都有一套“接班人計劃”和“領導力培養”計劃。通過製度化的體係實現接班人的產生、選拔、培養、更替,不僅產生了領袖人物,而且還產生了一個團隊。產生接班人靠的是機製、製度,接班人好比種子,機製和製度是使種子發芽、成長的土壤。
對於中國家族企業來說,製定接班計劃確實麵臨重重阻力。中國的家族企業往往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這給財富的傳承帶來了很大的變數。所以,中國家族企業創始人必須盡快盡早製定好培養接班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