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貴在有恒

初六爻是恒的開始,以柔居剛,體巽而性躁,有對事渴求太深太急之象,於是爻辭警告說“貞凶,無攸利”。它提示人們,守恒貴持久,持久貴漸進,急於求成則欲速不達。

九二爻以陽居陰,雖不當位,但有遜順而後動之義,且持久守中不偏,所以“悔亡”。這說明,持恒之道,貴在守中。

九三爻“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古人認為,守德不恒是大忌,將會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九三爻處下卦之終,“位雖得正,然過剛不中,誌從於上,不能久於其所,故為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之象。”可見,守恒之道,還需用忍耐的功夫,動非其時,必然蒙受恥辱。

九四爻“田無禽”,田獵沒有收獲。《象傳》解釋說:“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九四以陽居陰,不當位。位不當,又不中,雖有守恒之誌,但終是勞而無功。它警示人們,守恒之道,不僅要誌存高遠,還要當其分位,守其所應守,為其所當為。

六五爻“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一吉一凶,所吉在婦人,所凶在丈夫。此爻說明柔順服從之德,是婦人之德,不是夫子之德。夫唱婦從是古代的禮製,反映了男女之間的不平等,從另一個方麵說,守恒之道,也要因人而異,從實際出發。

上六爻“振恒,凶。”躁動不安,不能守恒,結果必然凶險。上六居恒之極,處震之終;恒極則不常,震終則過動。又陰柔不能固守,居上非其所安,故有振恒之象,而其占則凶。總結以上諸爻,可以看出,恒久之道雖美善,但守恒之道卻不易。

九三爻《象傳》說:“不恒其德,無所容也。”這也告訴人們,一個人做事,沒有恒心就無立身之地,難以成就大事。世事無常,貴在有恒,持之以恒才會亨通。管理學大師李·艾柯卡說:“當你感到精疲力竭快要堅持不住的時候,可能成功就站在你身邊,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倒下。”堅持就是勝利,持之以恒就會有收獲,這些道理也許人人都明白,但關鍵在於大多數人都沒有這個耐心。抓住一個“恒”字,苦下工夫,不放鬆機會,逐步推進,這是通向大成最簡單,也是最實用的方法。

著名科學家楊振華蜚聲海內外,她本人也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少有的億萬女富豪。如果沒有到恒守其誌的精神,她不可能在機遇麵前挖到創業的第一桶金。

1985年1月,楊振華在實驗室裏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對普通的黃豆進行了獨特的深加工,開發出含有20種人體必需的生命氨基酸的營養液,這一實踐耗費了她數年的心血和努力,終於有了喜人的成果。她難忘這一時刻,便將營養液定名“851”。剛開發出來的“851”營養雖好,味道卻極其難聞,據說像臭魚爛蝦般嗆人。結果,這麼好的產品卻變成了一種賣給養殖場的畜生吃的“生長液”。

1987年,楊振華毅然辭職下海,自己開發851營養液。可是一個文弱女人,何曾上過市場、搞過經營,勇氣可敬,經驗卻近乎等於零,因而久久打不開市場銷路。後來逐漸闖出了一點銷路,卻又經曆產品質量挫折,進出法庭,飽受官司之苦。在這一段多災多難的苦日子裏,楊振華每天夜裏不知偷偷流過多少辛酸的眼淚,次日天一亮,她又腫著眼睛爬起床出去拚、出去闖。就這樣,堅持的結果是她終於獲得了機遇的眷顧。

1989年,“851”賣到了東南亞,泰國正大集團財務長偶然吃到了,久治不愈的肝病竟然因之神奇地痊愈了,這位財務長喜出望外,迅速找到楊振華,要求與她聯合開發、經營。1990年,正大振華851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楊振華的事業從此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一個人能否有成就,主要在於“恒”字做到了幾分。成功更多依賴的是持之以恒,而不是天賦與才華。許多人做事半途而廢,其實,隻要他們再多花一點力量,再堅持一點點時間,那些已經付出的成績就不會浪費,而爭取的東西就會得到。

井:領導者的井養之德

井卦講治理井護養井的智慧,也是人生德性修養、安身立命的重要內容。井以水養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人的進德修業如同對井的治理一樣,需要自愛己身,經過不斷的淘洗,去除人性的汙垢,保持自身的清潔。

井卦下卦為巽為木,上卦為坎為水。水下浸而滋潤,樹木得水而生長,這是《井》卦的卦象。井養而不窮,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井水養人,從而鼓勵人民勤勞而互相勸勉。井壁有裂縫,用磚石壘築井壁,這是講修井之事,也是講修德之事。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先天及後天的不足,但不能有致命的缺點,那些居次要地位的不足尚可通過揚長避短加以克服,若缺點已居主要地位就很難克服,而這樣的缺點往往是後天形成的,這種狀況是人為因素導致的,隻要我們從一開始就注重自身的修養,並時時反省,便可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

立身行道修己濟世

《易經》可以理解為一本勸善的書,每個卦中的卦辭或彖辭都傳達著一個共同的思想——修身與濟世。《井》卦所表達的涵義大體上是:修己而無私、行善樂施,廣益於人,最終達到現實中水井一般以甘甜清水給養眾人的目的。

井卦辭“井,改邑不改井,無喪無得,往來井井。”一方井水養一方人,即使鄉村遷移了,城鎮改變了,留下的井也始終如一,取之不幹涸、注之不盈溢。每天不管多少人來來往往提水,那水也不見少;下雨注入多少雨水也不會滿得外流出來。

《彖傳》說:“井養而不窮也。”井養育人而永不窮竭。井卦之所以被譽為“德之地也”,是因為它具有“無喪無得,來往井井”的超然脫物的恒常不變之美德和謙卑居下、安然終守、施養於人而不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特性,從而使它最接近於大道的本質。對於人來說,不管時日變遷,自己的德養要始終表裏如一。井卦蘊涵了君子修德立德的漸進過程,是君子立身行道、修養治世的根本所在。

初六爻“井泥不食,舊井無禽。”井底有泥,無水可用,久不修治變成廢井,連鳥兒也不來光顧了。物無用時就會被拋棄,此爻以井喻人,提醒我們要不斷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反省,才能被社會接受,否則,不合時宜,終究會被淘汰。其實,大多數人都會有意無意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修己近乎本能,濟世力所能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九二爻“井穀射鮒,甕敝漏。”井水漏失,不能上升,殘留在井底的水,隻能供鯽魚等小魚生存,就像漏水的破瓦甕,失去了效用。九二剛正的內心才脫離墮落,開始走上自新的道路,雖然能力很有限,但已初步受到關注,相信隻要自我改進就有機會。

九三爻“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在下卦的最上位,不是井底的泥沙,已是清澈的水,但不能飲用,未免可惜。九三是有能力的強人,可無奈的是缺乏一個發揮的空間,或者說缺乏一個像樣的領導者來發覺。

六四爻“井甃,無咎。”六四爻陰位得正,但柔弱無力,不能大量供水,這是因為正在修理井壁,不久就可以修好,不會有災難。自己應當進修,充實自己,不會沒有出頭之日。六四的能力比九三更強一些,也有相當的實力,隻不過沒有啥能力兼濟世人,心有餘而力不足,對其而言,需要的是好的意見或建議來指點以獲得更好的發展而有能力兼濟世人。九二和九三更多的應是努力走出自我那狹隘的空間以求得發展。

九五爻“井洌,寒泉食。”水大量湧出,使人人都有清潔冰冷的泉水可飲。九五具備剛毅中正的德性,能普遍施惠給眾人。這時,九五的地位和能力已經很高了,有達則兼濟天下的條件了。

上六爻“井收勿幕,有孚無吉。”《象傳》說:“元吉在上,大成也。”上六是井卦的最上位,井的功德已成,不要蓄住井口,抱以誠信的態度最為吉祥。井水既然汲取不盡,就無須加蓋,以開放給眾人使用。當人在最高位時,就應當始終誠心誠意的為民服務,才是最大的善行,也是最大的吉祥。

其實,兼濟天下也未必需要大富大貴,沒能力濟世,兼濟一方或兼濟部分人總還是可以的。隻要伸出溫暖之手就已經能碰到兼濟的理想了,關鍵在於手伸出去了沒有。用無形的東西來支持或幫助他人也未嚐不是一種兼濟,這樣的兼濟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關鍵就看是否樂意去做。自私的人任何時候都有,甚至也存在“蓋上水井的人”,畢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境界。

內外兼修自立立人

修養有內外之分,內在的修養主要體現在思想道德方麵,是內涵,是核心;外在的修養主要體現在行為能力方麵,是外延,是致用。一個完整的人應是內外兼修、表裏如一的,是由內而外的自然體現。所以,不論身處何時、何地,即使不得已時要改變外在以委曲求全,內在的東西卻不能丟,因為這是根本,失去了根本,一切都沒有了意義。在順利時,不能自我膨脹,在不順時,也不能失去原則,能做到這樣,無論境況如何,便都坦然應對,若關鍵時刻經受不住考驗,那將前功盡棄。

一個人若不注重自身的內在修養,導致道德出現了問題,即使外在的表現多麼華麗,也是無法自立的,或者是為了外在的利益而失去了內在的原則,到頭來必將是內外兼失。即使內在的修養與外在的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也不能因此而自滿狂妄,一方麵要持之以恒,另一方麵要時時反省,能用平和的心態看待這一切,才不會出錯。德才兼備並不是終極目的,若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也是沒有意義的,不僅要自立,更要立人,隻有用這種品行去造福社會,才是真正的內外一體。自身的修養是永無止境的,需要與時俱進,融會貫通,不僅是個人人格的完善,更是推己及人即從小我向大我的轉化,人的終極價值的體現,需要的正是這種使命感。

三國時期吳國的孟宗為官清廉,他做光祿卿,負責宮廷膳食,自己一點也不沾染。一次,因強飲了別人的敬酒,哇哇吐了起來,吐出的竟是一攤麥飯。大家深為驚奇,想不到孟宗成天與珍饈佳肴、葡萄美酒打交道,自己吃的卻是普通的麥飯!吳國君主知道了也讚歎說:“至德清純如此!”

最初,孟宗做軍吏,母親隨他一起住在軍營裏。軍吏職務低,住房簡陋,夜雨屋漏,徹夜難眠。孟宗感覺很對不起母親,讓母親跟自己一起受苦,難過得哭起來。孟母卻說,應當以此勉勵自己上進,怎麼可以哭呢!後來,孟宗升了管漁業的官,親自結網打魚,曬成魚幹孝敬母親,卻被如數退了回來。母親責備他不該利用職務之便牟取私利,應當避嫌才是。為了堅定兒子為官清廉的決心,孟母從此不再吃魚。後來孟宗又被調去管理糧穀,他上表拒絕說,從前我做雷池監司馬,害得母親三年不吃魚。如果我去管理糧穀,恐怕母親會三年不食米糧,我至死不敢接受這份差事。

井卦以“汔至,亦未井,羸其瓶,凶”來警告人們,井淤塞時,不及時掏挖幹硬的泥土會打破提水的瓶罐,不吉利。一個人在德性上的汙垢如不及時清除,也會損用自身。人如井,德如水,人一旦喪失道德,猶如枯井之魚,離失敗也就不遠了,所以必須時時自我修身,提升德品,保持一顆潔淨之心。

震:沉著冷靜處變不驚

震卦闡釋處變不驚、鎮定自若的應對智慧,管理者要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素質。 震卦下震上震,由兩個單卦震重疊成。震為動,為雷,表示雷聲接著雷聲在天上震動。單個震卦一陽爻在下,二陰爻在上,在下的陽爻動而向上,這種動是奮發向上之動,是震驚百裏之動,爆發著自然界威力無比的能量。

震卦告訴我們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卦中所說的驚雷,是一處自然現象,也比喻人世間的震動和各種不平凡的情況,人們對此應冷靜麵對,理智地去處理。震卦講的不是事態而是心態,不是事境而是心境,不是事理而是心理,這是一個人的氣度和能耐,這種氣度和能耐使人在大的變動中沉著應對,處事不驚。對待突然的震動,既不要驚慌失措,又要長存戒懼之心,謹慎行事,平時培養自己的膽識,經常躬身自省,以便防患於未然。

領導者必須要有定力

震卦的卦辭說:“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裏,不喪匕。”當震驚突然來臨時,能使人變色,但是,如果能記取教訓,戒慎恐懼,便不會驚慌失措,而能冷靜地麵對,鎮定自若。震驚足以使方圓百裏人感到驚慌,恐懼,可主祭者正在虔誠地主持祭祀,他在震驚百裏的雷聲中並沒有丟掉手中的酒匙,能臨大事而不懼,表現出一種冷靜和理智。

身為領導,有了魅力就會產生魄力,而魄力則需要借助耐力來施展,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了定力。情緒控製,領導者的定力展現;有魅力的領導者以才服人,有魄力的領導者決策果斷,有耐力的領導者意誌堅定,有定力的領導者善於情緒控製。心理素質好,情緒控製極佳,這是一個領導不可或缺的因素。每一個出色的領導者都應具備定心定行這種能力,穩定自己的心態、穩定自己的行為。

定力是處變不驚,定力是胸懷博大,定力是泰然處之。定力不夠的領導常常會因為自己的衝動將事業毀於一旦。作為領導者需要克製自己的情緒,不要被衝動和魯莽衝昏頭腦。知之而後定,領導者必須要有定力。

西漢名將李廣有一次與匈奴騎兵遭遇,見匈奴有數以千計的騎兵。匈奴發現李廣後,以為是引他們出擊的誘餌,都感到很恐懼,紛紛撤回山上擺開陣勢。

李廣帶領的百多名騎兵見到這種形勢都很害怕,想要縱馬逃走。李廣說:“我們距離大部隊還有幾十裏地,如果現在這樣逃跑的話,匈奴很容易追上來把我們全部射殺。現在我們停留不動,匈奴一定會以為我們是誘敵之兵,所以一定不敢來攻擊我們。”於是李廣命令部隊前進,一直來到距離匈奴的營帳不足二裏的地方才停下來。接著又命令部下全都下馬,並把馬鞍解下。

手下的騎士說:“匈奴人數眾多,距離我們又如此接近,如果有什麼緊急情況該怎麼辦呢?”李廣說:“匈奴人以為我們會逃走,如今我們解下馬鞍向他們表示我們沒有逃走之意,以此來使他們堅信我們是大部隊派出的誘餌。”果然,匈奴軍隊不敢向他們攻擊。

後來,匈奴軍中有個騎白馬的將領出來巡視監護他的軍隊,李廣飛身上馬。率領手下十幾個人衝上前去射死了此人,然後從容歸隊,取下馬鞭,還命令部下全都解開馬匹,躺倒休息。這時已到了黃昏時分,匈奴兵感到十分詫異,更加不敢出擊。等到半夜,匈奴兵又疑心漢軍軍隊埋伏在附近,會趁著夜色偷襲他們,便悄然退兵離去了。

李廣憑借過人的膽識,得以在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麵之下,揣摩清楚對方的心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還嚇退了數十倍於己方力量的匈奴軍隊。“飛將軍”的威名震懾邊陲幾十年,這和他的魄力與膽量有著極大的關係,絕非偶然。

《孫子·九地篇》說:“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靜以幽”即有幽深莫測、處變不驚的意思。遇事要冷靜,不要自亂陣腳,要把事情的節奏牢牢控製在自己的手上。

“心寧而智生,智生事終成”。在麵臨大事和緊急情況時,隻有那些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之人,才能泰然處之、才能冷靜而積極應對,才能把事情解決。

君子以恐懼修省

《象傳》說:“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君子觀洊雷威震之象,當懷警懼憂患之心,反身檢省,以去惡從善、遠禍避害、趨吉致福。震卦闡釋震驚的應對法則。在發展進步的過程中,難免不發生意外,以致震驚。唯有記取教訓,凡事戒慎恐懼,才能有法則可循,發揮剛毅的力量,鎮定從容應對,不致驚慌失措;即或遭受災難,也可發生遲滯作用,使損害減少到最低限度,並能迅速複原。平時戒慎恐懼,經常反省檢討,即可防患於未然;經常保持高度警覺,在災難未到來之前,就可使其消滅於無形。

修身和治企,都要有危機感。不能認識到自身德行才識的缺陷及其不利後果,便不會重視自身的完善;不能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暴露的種種弊端,便難以切實地推行企業的變革。認識到德行、才識中虛虧的地方,才會促使我們通過檢省自審,加以修改和彌補,從而趨於完善。

為了使自己少犯過失,管理者必須重視修身,注重對自身道德、品性檢省和修正。通過對個人價值觀念進行審查和重塑,而完善自我。而一個企業要適應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的變化,也必須不斷對員工的共有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進行總結、審析、揚棄,從而贏得持續性發展,才可能在日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發展壯大。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應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震動,最好的辦法是在內部建立有效的應急機製,隻有這樣才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之道,管理者才不會方寸大亂。

旅:慎重明察低調行事

旅卦教人小心謹慎,謙卑柔順,中正而行。旅卦上卦為離,離為火;下卦為艮,艮為山。山上有火,洞照幽隱,這是旅卦的卦象。旅卦有小有亨通之義,六五陰爻居外卦中位,處於上九陽爻之下,像旅人行中正之道,得到強者的保護,如高山正直,處在陽光的普照之中,所以卦辭說:“小亨,旅貞吉”。

《彖傳》說:“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謙卑者在外行中正之道,而且從於陽剛者,安靜守正又附麗於光明,所以小有亨通。

初六爻“旅瑣瑣,斯其所取災。”出門在外,猥瑣卑賤,這是自取災禍。人生之旅困難重重,但不可誌窮,不可自卑,一定要堅定意誌,不卑不亢,守持中正,這樣才可能避免災禍。

六二爻“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出門在外,住進旅店,身上帶有錢財,有童仆照顧,能堅持正道。人生之旅,時時處處要保持柔順中正的品德,以此待人接物,處處都會順利。

九三爻“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大火燒了居住的旅店,失去了照顧自己的童仆,如果不吸取教訓,會出現更大的危險。旅途中對童仆態度傲慢,失去了童仆,自己也受到傷害。這是警告,為人不可傲慢刻薄,要懂得謙虛待人,否則會遭到災禍。

上九爻“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喪牛於易,凶。”鳥巢起火,旅人笑了起來,沒想到火勢蔓延,竟把旅舍也燒了,旅人喪失行李,所以嚎哭。後來又在外地丟失了自己的牛,禍不單行。《象傳》說:出門在外,看到鳥巢失火在那裏看熱鬧卻不去滅火,在一旁幸災樂禍,他居室被焚毀是意料之中的事;牛在外地被偷走沒有人來體恤安慰,也是理所應當。升上高位的人,不可居高自傲,恣意妄為,喪失中正之德,必然會招致禍端。

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事跡已為人所熟知,但很少人知道,他為人處世卻極為小心,與他在千軍萬馬中叱吒風雲、指揮若定的風格全然不同。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郭子儀進封汾陽郡王,住進了位於長安親仁裏的金碧輝煌的王府。令人不解的是,堂堂汾陽王府每天總是門戶大開,任人出入,不聞不問,與別處官宅門禁森嚴的情況判然有別。客人來訪,郭子儀無所忌諱地請他們進入內室,並且命姬妾侍候。

有一次,某將軍離京赴職,前來王府辭行,看見他的夫人和愛女正在梳妝,差使郭子儀遞這拿那,竟同使喚仆人沒有兩樣。兒子們覺得身為王爺,這樣子總是不太好,一齊來勸諫父親以後分個內外,以免讓人恥笑。

郭子儀笑著說:“你們根本不知道我的用意,我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的部屬、仆人吃公家糧食的有1000人。現在我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受盡恩寵了。但是,誰能保證沒人正在暗中算計我們呢?如果我一向修築高牆,關閉門戶,和朝廷內外不相往來,假如有人與我結下怨仇,誣陷我懷有二心,我就百口莫辯了。現在我大開府門,無所隱私,不使流言蜚語有滋生的餘地,就是有人想用讒言詆毀我,也找不到什麼借口了。”

幾個兒子聽了這一席話,都拜倒在地,對父親的深謀遠慮深感佩服。郭子儀接待來訪官員從來不避諱妻妾在場,但也有例外。有一個叫盧杞的人,長得很醜,郭子儀聽說他來造訪,急忙讓身邊的侍妾們回避。他解釋說,盧杞貌醜,女人們見他如此醜陋忍不住會笑,這會引起盧杞忌恨,一旦得勢定會報複,給我家帶來滅族之災。

盧杞當了宰相後,對不順從的官員一律打擊報複。楊炎是在盧杞之前任命的宰相,他覺得盧杞醜陋無識,恥於和盧杞同席辦公、同桌吃飯,後被盧杞羅織罪名而貶殺。當時顏真卿是德高望重的四朝老臣,盧杞忌諱顏真卿秉直好諫,利用李希烈反叛的機會,建議朝廷派顏真卿赴叛軍宣旨勸慰,結果被李希烈扣留殺害。“建中之亂”,德宗李適被圍困奉天,節度使李懷光由山東赴難有救駕之功,卻被盧杞排斥在外不得覲見皇帝,憤恨不平又猜疑不安,反而走向背叛朝廷的道路。楊炎、顏真卿、李懷光都是當朝赫赫有名的大臣,先後被醜宰相盧杞一一陷害,而郭子儀則安然無事。

郭子儀曆經玄宗、肅宗、代宗、德宗數朝,身居要職60年,雖然在宦海幾經沉浮,但總算保全了自己和子孫,以80多歲的高齡壽終正寢,給幾十年戎馬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人生好比一次旅行,須時刻小心謹慎。無論是工作還是人際交往,都要時時謹慎,收斂自己的性格,太招搖、太張揚,會引起別人的嫉妒和反感,最終釀成悲劇。俗話說,大人有大量,這大量也包括深藏不露,胸中自有百萬雄兵,不顯山露水。

老子說:“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這就告誡人們,過分炫耀自己的能力,是毫無益處的。低調才是一種趨吉避禍最好的策略,同時它也是成功做人的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