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這些心態,千萬別帶到公司(1 / 3)

第2章 這些心態,千萬別帶到公司

1把公司當跳板

在職場中,有遠大的目標本是一件好事,卻往往是最後變成了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以致於不停地變換目標,把公司當成跳板,給公司帶來了損失,也使自己陷入跳槽的泥壇不可自拔。這樣的員工是最不受歡迎的。

我見過很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他們以公司為跳板,不斷地嚐試各種職業,不斷地在不同的環境中穿梭,以這樣的方式來確定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他們把跳槽當成自己職場成功的捷徑,在這個公司做上幾個月,感覺條件太差跳到另一家公司;感覺待遇不好,又跳到另一家公司,結果卻發現自己頻繁跳槽,浪費了很多青春,知識和能力卻沒什麼長進,工作也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也沒什麼成就感,然後感歎懷才不遇伯樂難尋,羨慕別人怎麼有那麼好的機遇。其實機遇一直都在你身邊,你打了很多井,剛要打好一口井的時候,你很大方地放棄了,所以看似到處都是井,卻沒有一口好井、一口深井。

我就曾接待過這樣一個客戶,他今年已經32歲了,竟然還沒有確定自己發展的方向,也和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不停地跳來跳去。

他對我說,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有著很遠大的目標,他想以這種方式縮短自己和目標之間的距離。有遠大的目標是好事,但問題是他應該做的是為實現目標鋪平道路,積累足夠的經驗和技能,這樣做是看起來慢一些,但每一步卻都很紮實,每一步都是向著目標的方向,這樣才是縮短距離的最好辦法。盡管慢,但卻走的是一條直線。而以公司為跳板,試圖一下、兩下就能跳到目標的想法,就如同拔苗助長。它必須有一個發芽、分枝、長葉、開花的過程,才能結出果實來,何況其中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果實的成熟。

以公司為跳板的做法,本質上還是缺乏對職業的忠誠、對公司的忠誠,這樣的員工自然不會受到老板的青睞,得不到發展的機會,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由於我的職業的關係,我與許多公司的老板都有一些接觸,幾乎所有的企業領導者都對這種以企業為跳板來達到自己目標的做法表示異議,一位公司的負責人對我說:“許多應聘者才剛踏入職場兩三年時間,卻已經換了好幾個工作單位了,對於這樣的人公司是不歡迎的,因為他們太不穩定了,而且缺乏誠信和忠誠。”

現代社會,信息發達,為人們提供了很多工作的機會,也有工作後在選擇的機會,以公司為跳板實現自己的目標,跳槽的事情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很多企業在不惜一切代價對員工進行培訓後,員工在積累一定的經驗,往往是以這個公司為跳板,跳去了另一家公司,這樣就使得企業很被動。

一位人力資源經理對我說:“當看到申請人員的簡曆上寫著以連串的不同的工作單位和工作經曆,而且是在短短的時間內,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人的工作換得太頻繁了,頻繁地換工作並不代表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而是說明了他的忠誠度有問題,他的適應性很差或者工作能力低,如果他能對企業和自己的職業忠誠,快速適應一份工作,就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換一份工作的成本也很大的。這樣貧乏跳槽的人,不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和信任感。一個什麼工作都做不長的人,讓人感到不會是公司的問題而是他本人的問題。他的工作能力值得懷疑;他對企業的忠誠度值得懷疑;我不能肯定他會在我的公司做得長久。所以這樣的人,我們在錄用時顧慮就會比較多。”

員工對企業的不忠誠,不僅對企業的負麵影響較大,而且也會影響到他自己的道德和信念,沒有哪個老板會用一個對公司不忠誠的人。

以公司為跳板的想法,導致了很多人甚至是頻繁地跳槽,而這樣做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對工作不利。一個人到一個企業從接受任務到熟悉業務,要有一個過程。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績,有所建樹,需要的時間更長。如果頻繁跳槽,對業務剛有點熟悉,又去了新的單位,有的還變換了工種、專業,又要重起爐灶重開張。跳來跳去,始終處在陌生的工作環境之中,不斷需要從頭開始、重新學習,這對工作是極為不利的。

其次,對自己的進步不利。要做好一件事,就要全身心地投入。有句話叫“板凳要坐十年冷”,就是說要十年、幾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鑽研、埋頭工作,才能使自己不斷提高、進步。如果終日見異思遷,這山望著那山高,心思不定,坐凳不熱,怎麼能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呢?如果一味為了個人的利益而不安心工作,頻繁跳槽,還會影響自己的形象和聲譽,使用人單位對你側目而視。

最後,對用人單位不利。用人單位把任務交給你,指望你挑大梁,擔主角,而你卻半途而廢,撒手他去,會給用人單位帶來麻煩,有時還會造成損失。

成績是做出來的,不是“跳”出來的。勝任任何一個崗位,都要有相當的知識和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工作人員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積累。而頻繁跳槽,決定了一個人在崗位上隻能是“蜻蜓點水”,哪來多少積累,總之,不安心本職工作,想的不是好好工作,而是再謀高就,怎麼可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這就是丟了“西瓜”。

有些年輕人把跳槽的原因歸結於原單位的環境不如意、人際關係難處,試圖通過跳槽來改變這種現狀。其實,努力學會適應環境,改善環境,正是進步和提高的一部分。害怕和拒絕這種鍛煉,又是丟了一次很好的機會。

跳槽對員工的傷害主要表現在多數跳槽者對跳槽缺乏科學的判斷和理性的決定,造成對自己的傷害。

大多數跳槽者都存在單純以薪資為導向的盲目性。金錢至上的心理,使那些跳槽者忽略了跳槽後的工作對自己適合的程度,忽略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是否能得到延續和增加,以及是否有利於自己整體職業生涯的發展。盲目以薪金為跳槽的原因,這樣的跳槽失敗的多,成功的少。

因此,要使自己有所作為,在看準一個崗位後,首先必須安心本職工作,同時要揚長補短,要將一口井挖深。

現在有少數年輕大學生,剛走上工作崗位,雖然不乏才華,但心思太活、太浮。在這家公司才做一二年時間,就嫌不被領導重用、環境差、收入少等等,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這樣跳來跳去、頻繁跳槽,今天做推銷,明天做廣告,後天做房地產經紀人……就像挖井一樣,盡管挖了許多口井,但都挖得不夠深,總是沒有挖出水來。所以,作為年輕人,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要成功,就要敬業愛崗。”將一口井挖深,實實在在地埋頭苦幹,才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工作都要把工作做好,這是對所從事的職業的高度責任感,是對職業的忠誠,是承擔某以責任或者從事某一職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對於公司來說,忠誠會使企業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還能增強公司的凝聚力,使公司更具競爭力;對於員工來說,忠誠能讓你更快地和公司融為一體,真正地成為公司的一分子,更具有責任感,更有成功的機會。

好好規劃自己的路,不要跟著感覺走!根據個人的理想決策安排,慎重安排自己的軌跡。從哪個行業入手,逐漸對該行業深入了解,不要頻繁跳槽,特別是不要為了一點工資而轉移陣地,從長遠看,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當你對一個行業有那麼幾年的體會,以後錢根本不是問題。頻繁地動蕩不是上策,最後你對哪個行業都沒有摸透,永遠是新手!

2感歎懷才不遇

是金子就會發光的,才華是不可能被埋沒的。那些感歎懷才不遇的人,往往都缺乏積極的生活態度,世間有伯樂,你就是自己的伯樂。

我從事職業谘詢這麼多年,遇到了很多感歎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在對他們表示同情和鼓勵的同時,我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我發現那些感歎自己“懷才不遇”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有著真才實學,目前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施展才華的舞台的人;另一種是自以為自己有才的人。而所謂的“不遇”也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沒有遇到提供施展才華舞台的人,也就是伯樂;另一種是沒有遇到機會。但讓我奇怪的是,那些有著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表現得恃才傲物,對那些平凡得工作根本不懈一顧,一心隻想能一鳴驚人,一夜之間幹出一番大事業;而那些自以為有才的人在遇到困境時,往往長噓短歎、感歎命運不濟。由此,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不存在所謂的“懷才不遇”,你就是自己的伯樂。

那些感歎“懷才不遇”者,並不是真的懷才不遇,而是因為自己的不良習慣和心態導致了他們錯失機會,甚至逃避困難和問題,致使與那些有著相同境遇的人拉開巨大的差距。所以說,要說有“懷才不遇”,那真正讓你“懷才不遇”的人就是你自己。在我做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兩個年輕人,A和B,他們為我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A和B幾乎同時離開同一所大學,而且也是幾乎同時進入同一家企業的同一個項目組。在最初的一兩年時間,別人看來他們幾乎沒什麼區別,但是項目組的其他成員和上司卻早已清楚A與B的不同工作和處世風格。A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他總是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而B很聰明冷靜,善於預見問題並在問題出現後說明與自己無關。幾年的工作中他們一直是同學、朋友和搭檔,但幾年後,A是越挫越勇,而且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得經驗,同事和上司都很看好他;B則養成了知難而退得習慣,總是得意於自己的小聰明,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批評,同事們也不喜歡他,工作也和剛進公司時沒有什麼提高,從未能獨擋一麵,在生活上也是不如意。

為什麼在相同的市場條件下,在相似的壓力和挑戰麵前,A伴隨著困難迅速成長起來,而B則麵臨被淘汰出局得危險呢?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企業環境、相似的成長曆程,由於個體的不同,他們之間產生了相當驚人的差距。由此看來,個體的不同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這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並不是個人的才華,而是每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態度。

不可否認,也許有的人確實會因為環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暫時不能得到施展才華的舞台,但這並不是就可以大發牢騷、怨天尤人,感歎“懷才不遇”的理由。我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何不把這當作努力的動力,積極地做好準備,一旦機會降臨,你就可以馬上大有作為。“懷才不遇”隻是一種消極的工作態度,這種態度對工作有百害而無一利,“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裏,無法參與其他人的圈子。這樣顯然事不利於工作的。因此,這種心態,千萬別帶到公司去。

“你就是自己的伯樂”,這是我告訴那些找我谘詢的職場中人的話,與其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還不如自己發現自己,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加以彌補和改進;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加以保持和發揚;調整自己的心態,無論遇到什麼環境,都必須積極地去麵對;改掉那些影響工作的不好的習慣。所以,那些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非常有必要在怨尤和憤怒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真的具備與眾不同的能力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別浪費時間,在遇到表現機會之前,先練好“內功”:

勤奮工作、務實求實。一個人雖然有知識有能力,但好高騖遠、心浮氣躁、說多做少,這樣誰會嚐試和重用?隻有養成務實的作風,以高標準要求自己,搞好本職工作,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曆和工作經驗。

加強學習、苦練基本功。有的人認為自己有高學曆,用不著再學習。要知道學無止境,一個人總有知識的盲區,誰也不可能通曉古今、遍知萬物。而且,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新的信息層出不窮,知識的換代周期越來越短,隻有通過學習,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知識和技能水平,用知識武裝自己。

孜孜以求、奮發向上、積極進取,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對其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如果整天萎靡不振,理想、信念就會被拋之腦後,工作就會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所以,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使自己變成一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人。

寬容大度、淡泊名利、胸襟寬闊。一個斤斤計較的人是不會受到歡迎的,一個爭名奪利的人更不會被大家所擁護。你要樹立起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縛,真心待人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