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青相唇吻。(古語稱黃腸)嘴唇、鼻是管青的相馬法,嘴角的寬窄,唇皮的厚度,口裂的深淺,界限的明顯否,以及上下唇的整齊,強度;鼻梁平直、鼻孔大小,鼻翼厚薄靈敏度,鼻汗多少,鼻粘膜的顏色等,都是鑒別馬的優劣標準。嘴深鼻大必定是好馬。
陳悲相股腳。這裏主要是指後軀,即股、滕、脛、飛節,後管、後球節,後係及蹄等,後肢的主要功能是推動體軀前進,後肢骨骼約比前肢長五分之一左右,各骨骼都以關節連接,關節角度多,肌肉與骨骼的附著有一定角度,開張的幅度大,故能充分發揮肌力。而且蹄小而底凹,適於蹬地向前推動軀體,運動時、股骨、脛骨長而斜,則前後擺幅度大,可使後肢步幅大,速度快。脛骨斜,可使飛節角度小,強力伸張時,可迸發出強大的力量,推動體軀向前。
秦牙相前,係指馬的前軀,包括鬐甲、前肢、他的相法是投代褐、麻朝等人相法的綜合。鬐甲是胸廓肌肉杠杆的集中點,也是前肢、頭部、勁部強大韌帶和肌肉的固著點和支架。它起著杠杆支點的作用。對維持頭頸正常的姿勢。軀幹和前肢的運動密切相關,也是增強背部的負重力作用,背腰主要作用連接前後軀,負擔重量,傳遞後軀來的推動力,要求背腰廣而平直,肌肉強實,有利於負重和速力,挽力以及生產力的發揮。凸背、凹背、凸背、凹腰是發育不良,體力弱,是劣馬。
賁君相後。這裏係指相馬的後軀部,即包括陳悲的相股腳,許鄙的相尻,外加生殖器,尾部等部位。主要鑒定:輕型馬尾礎高,重型馬尾礎低,主要與尻的方向有關,神經敏捷、悍威強、工作能力高的馬尾力大,尾力與馬的體力和健康狀況有關。後肢正常肢勢是好馬,各種踏肢勢係不正常。
至於馬的被毛,馬的毛色和別征亦是識別品種和個體的主要依據,也是外貌鑒定的主要內容。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古籍中列名可考的養馬、相馬、療馬經典著作就有32種,百餘卷之多。遺憾的是,這些由先賢們積累總結的寶貴經驗,包括最著名的《伯樂相馬經》等大部分都早已失傳。現僅將存世最古老的《司牧安驥集》所傳《寶金篇》(明代改編更名為<寶金歌>)原文照錄如下:
三十二相眼為先,次觀頭麵要方圓。相馬不看先代本,一似愚人信口傳。眼似懸鈴紫色浸,睛如撒豆要分明。白縷貫睛行五百,瞳生五彩壽多齡。鼻紋有字須長壽,如火如公四十春。壽旋頂門高過眼,鬃毛茸細萬絲分。麵如剝免肋無肉,鼻如金盞食槽橫。耳如柳葉根一握,頸長如鳳似雞鳴。口叉湏深牙齒遠,舌如垂劍色蓮形。口無黑靨湏長命,唇如垂箱兩合停。
以上七言八十句的歌訣中,有相當部分的正確性已經為現代實踐所證明。另有部分語句使用的數字或比哈過於空泛,其確切含義很難界定。當然,還有部分描述將毛色與凶吉聯係在一起,屬於古人觀念上的“毛病”,相信讀者自能明辨。歸根到底,馬匹在實踐中表現出的能力成績是評價其優劣的最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