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憐,也可悲。也心疼,也心酸。
對了,顧雲錦後來嫁了個對她很好的男人。
05.
我很喜歡故事裏的這些長輩。
第二章的標題裏我說“有人曾青春,有人正青春”。誰都風華正茂過,誰都年少輕狂過。邵華和鬱東歌,鄭津和晉寧,還有孫祁瑞與他英年早逝的妻子。
我花了很多筆觸去寫這些人,因為他們真的,都是很好很好的人。
羅懷瑾和孫祁瑞都是舊派匠人,褚師傅也是,這些人有自己的固執與驕傲。
竇思遠和傅喬木接班,願工匠精神生生不息。
鄭素年這一代,仍能在紛繁嘈雜的現代社會堅守一份執著。
這是整個故事的基石所在。
06.
其實故事寫完了,我腦海中有很多畫麵留存。
比如邵雪站在太和殿廣場的大雪裏遙望著遠方:“我不知道會在哪裏,不過不是在這裏。”
比如鄭素年站在紅牆琉璃瓦底下,一字一頓:“我會等。”
比如柏昀生倒在顧雲錦送他的散落一地的拚圖裏。
比如顧雲錦靜靜地坐在昀錦旗袍定製的鋪子深處。
還有啊,還有。
還有竇思遠隔著鐵門把塑料袋塞到傅喬木手裏,還有鄭津坐在晉寧的骨灰盒前,還有孫祁瑞在紙上反複描畫著“竇言蹊”這三個字。
我啊,我把自己的往事一點一點填進這個虛構的框架裏,看著筆下的人物逐漸血肉豐滿,最後從屏幕裏跳出來頤指氣使:“我的人生不應該是這樣的,我會這樣做選擇。”
他們在故事裏度過的一年四季,於我不過幾個日夜。他們快樂的時光我也快樂,他們悲傷的時候我也悲傷。我隻有一個人,活過一種人生,故事裏的他們卻過得千姿百態。
你看著我不過光陰三四月,我卻已經替他們過完了幾輩子的愛恨。
我也很累了。
07.
我短篇不太寫大團圓結局的。
我寫的故事很少死人,除非背景設定在時代的大動蕩裏。我總是寫呀,兩個人明明相愛,卻一次又一次地錯過,一次又一次地放棄。最後明明都活著,卻天各一方,孤獨終老。
可是這個長篇,卻是少有的大團圓。
故事的最後,所有人都結婚生子,一身煙火氣。我寫的時候一個一個地算,把每一個人的結尾都交代了。張祁和他的學姐有情人終成眷屬,鄭素年和邵雪在番外老老實實地結了婚。柏昀生已經辜負了一個女人,那就讓他和薛寧相守到老吧。顧雲錦呢?她開了一家旗袍鋪子謀生立命,是真的看開了,也是真的不愛了。
除了晉寧不在了。
唉,可惜了。除了晉寧不在了。
08.
那就這樣吧。
故事裏,孫師傅說,“人這一生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我已經做到了。
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故事。很多地方還笨拙,很多地方還幼稚,可是好在把我的少年意氣都寫了進去。
我不會後悔,也不會遺憾了。
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