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打霸王……(1 / 2)

前回書說道,石岩進了霸王網吧,打開《警報》網頁,從新聞導讀裏,立即蹦跳出一串鬥大的字:“尋找汙染源 記者遭襲”,同時配了幾副滾動圖片,圖片內容有一張是刀疤臉持刀正麵對著石岩,後麵的長發老三正準備偷襲;另一張是石岩被瘸子撂翻在地,刀疤臉和瘸子準備撲擊的鏡頭,還有一張前景是采訪車車窗玻璃破碎的菱花,透過玻璃,隱約可以看見石岩與老三和刀疤臉纏鬥的情形。更遠處,抱頭跳舞式的瘸子好似遠遠趕來增援一樣的場景。

幾副照片非常有感染力和衝擊力。

看著這幾副照片,石岩不得不再次為背頭拍攝的手法、視角、光線等等所屈服。

背頭就是背頭。

看著網上自己的幾張照片,石岩有一種莫名的衝動和激動。

報社一直在打壓個人英雄主義和個人崇拜主義,如果需要和在萬不得以的情況下,記者出鏡頭,以還原新聞現場,一般不采取全身和正麵照,是以網上登載的照片大多都是他們的側麵照片。

其實要看當天打鬥的激烈場麵,石岩完全有理由,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以將背頭的相機拿來欣賞。但是,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什麼好看的,無非是自己將幾個人給撂翻在地而已。但是,反過來說,打他的幾個人反而讓他給打倒了。是以石岩心中升起一絲難以抑製的衝動。

這種衝動帶給他的第一反應是:“自己又一次站在了名人的位置上了”。這可以從幾個朋友打來的電話中得以證實的。朋友的“關懷”和關注,加速了這種衝動的升華和升級,在石岩看來,這種衝動和興奮自然要比“發黃”後受人追捧好受的多的多。

這是一個尚武不尚文的年代。你的文章 好,反而遭到同行和同事的嫉恨,如果你有一身武藝,境況就大不一樣了。石岩如是想。

新聞以“尋找汙染源 記者遭襲”為主題,點擊後閃出不到三百字的新聞簡訊。大概內容就是,讀者報料,記者驅車250公裏,尋找汙染源途中遭遇打劫一事,而這次“打劫”被,背頭誇張成了對方打埋伏和有預謀的殲擊戰。

背頭的目的就是借助這個事件,來宣傳自己的拍攝技巧,歪打正著,三言兩語說完的圖片說明和簡訊式敘事方法,雖然水份十足,但是足以吊起讀者的閱讀欲和探求欲了。這中“轟動”式寫作文風,就是《警報》所極力倡導和追求的。

幸好,因為短小,文章 沒有堵死所有的退路,和利用回旋的餘地,最起碼可以與主任楊佑繞一下“舞姿”了。看完稿件,石岩有種百無聊耐的感覺。於是,習慣性的看看身後,卻發現空無一人。

網吧上網真好,隻要有足夠的銀子,就不會有人催促和排隊呼喊。

石岩至今都不知道,警報社是由於節省開支還是有其他想法,整個報社除大大小小的所謂領導人均一台電腦,並配有寬帶上網功能外,整個編采係統一百人多人隻有一台電腦可供上網。而且還派專人負責保管。通常的情況是:一到晚上,回報社寫稿的記者和查閱國際國內新聞的編輯們,將隊列排出屋外的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