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石岩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
電話是陳實打的,電話內容主要是印證一下關於石岩和背頭出行後的傳說。
據陳實介紹,昨日晚上寫完稿子,準備離開時,在新聞中心流傳著關於石岩等打架的傳說。因為當時接了一條線索,跑了半晚上,所以不知道個所以然。隻聽說石岩等三個如何勇猛,勇鬥歹徒,有些不明所以的甚至說,在與歹徒搏鬥中石岩受了重傷,目前被送到醫院搶救治療。
因為版本太多,他不知道相信那一條才是真的。
而從綜合信息看,似乎是石言一方受到的打擊更大,而陳實就是為了求證石言是否真的住院一事。
聽了陳實的介紹,石岩的精神為之一震,打出一個長長的哈欠來,然後笑著問陳實:“哥,這些傳說你也信?”
陳實尷尬的跟著石岩“嘿嘿”的笑了笑,呐呐的說:“我當然不信了,不過,隻有我見了你的麵,我才能放心”
陳實的這句話讓石岩感動了好一陣子。他想著有關陳實的故事,竟然不知道陳實是什麼時候掛的電話,等電話鈴聲再次響起,他才知道陳實打來的電話還沒有收線。
陳實原名陳沙德,教師出身。石岩、背頭、窯主還有陳實四個人中數他老練成熟。
陳沙德跳槽轉行一是對文學的無限眷戀,另外,也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剛剛畢業分配當老師的陳沙德,依然沒有脫離學生氣,帶著滿腔的希望和蓬勃進取精神,投身到家鄉一個叫板凳墩鄉沙窩子村的戈壁灘上搞教育事業。當時陳沙德最大的理想就是采用最新式的教學方式、方法,想在戈壁灘上的文化沙漠裏有所建樹。
一次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他帶領學生外出采風,實際上是要求學生采集沙漠和戈壁灘形成的原因、數據,鍛煉學生的發掘創造能力,和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機會。總之,是要孩子們改變憎恨戈壁灘的情緒,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感情。
結果就在那一次,他們跑的太遠了,在碎石子鋪就的灘塗上,他帶著孩子瘋狂地跑著,等他們發現天邊的一絲黃雲時,他們的“刹車”已經失去作用了。
他們衝進了沙塵暴肆虐的邊緣。
等他將孩子歸攏來,俯伏在地,躲過沙塵暴的浩劫後點名時,發現缺少了一個同學,一個女同學。全班最小最小的那個。
一個當天他一直在拉著手跑的12歲的可愛小姑娘。
那個跟他一樣沒爹沒娘也沒有一個囫圇家的女孩玉玉。
那個讓他感覺這個世界有溫度的,冰清玉潔的女孩。
他帶著24個學生再次在戈壁灘上瘋狂地奔跑,這一次是尋找那個讓他最疼愛的小姑娘。天晚了,他將學生們送回各自的家,再次失魂落魄的踏上了戈壁灘,尋找那個水晶一樣的小姑娘玉玉。
第二天上午,當陳家灘的村民手持著燃成半截木棍的火把在犬牙交錯的山脈邊緣找到陳沙德時,陳沙德守著女孩玉玉冰泠泠的屍體,嘶啞著嗓子,跟狼一樣對天嚎叫。
那一次,村民們抬了兩具“屍體”回村,一具放在了村外,一具放在了學校的小土炕上。村外的當日經法師做過法事後下葬掩埋。學校土炕上的過了兩天兩夜又活轉過來。
陳沙德還準備當老師,但是,村裏風傳,當日玉玉小姑娘一直是牽著他陳沙德的手,而且,似乎從他進村當老師起,就一直牽著小姑娘的手,怎麼突然就不見了,誰知道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再者,那麼大的戈壁灘,那麼長的橫斷餘脈,那麼黑的天,他是如何找到?而且找到的還是一個身無寸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