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位於陝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嶺巴山之間。西接甘肅,南鄰四川,整個地區兼跨漢江、嘉陵江兩大流域?並形成衝積形穀地平原,即漢中盆地。漢中之名始於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裏,置漢中郡”。因地處漢江中遊,故名漢中。
漢中市管轄的西鄉和留壩兩縣之名,分別與張飛和張良有關。張飛足三國時期蜀國名將,曾被封為“西鄉侯”;張良為漢初三傑之一,曾被封為“留侯”。漢中的寧強具與羌族人有關,故又稱寧羌。
南鄭縣,曾經是漢中的經濟中心。它的得名與鄭國的滅亡有關。西周末年,周幽王為犬戌所滅,關中地區的鄭國被追東遷於鄭(今河南新鄭縣),剩下部分鄭國的百姓,抵達古褒國附近的漢江北岸,為紀念亡國,故名南鄭。
漢中的略陽縣得名,亦十分有趣。該地有高山西障,時值過午就不見太陽,故名略陽。
漢中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秦末,劉邦以漢中為基地,最終成就了400年的漢室帝業。東漢末年,張魯自立為玉,占據漢中長達20年。三國時,劉備取漢中稱王,建立蜀漢政權,與吳、魏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麵。諸葛亮,六出祁山,駐屯漢中,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卻永載史冊。宋代大詩人陸遊,從此地投筆從戍。明時,白蓮教起義爆發,漢中高福興自稱“漢明皇帝”。由此可見,奪漢中者定天下。
陝西曆史文化名城有六座,分別是西安、鹹陽、漢中、延安、榆林和韓城,
其中,西安為六大古都之首,與意大利的羅馬、希臘的雅典、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並稱“四大世界古都”。鹹陽,是中國封建中央集權製社會的第一個國都,這兩座城市也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漢中,是中國漢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延安,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榆林,是中國九大邊關之一,也是現代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號稱“中國的科威特”。韓城,有“文史之鄉”的美譽,它是“史聖”司馬遷的故鄉。
寶雞市,雖不是曆史文化名城,但卻以“炎帝故裏”、“陳倉古道”聞名天下,因而也進入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列。
陝西這些曆史文化名城,分市在三秦大地上的黃土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受大自然的厚愛,以及來自古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蜀文化、羌文化、鬼文化以及後來的西域文化的熏陶,留下了豐富的遺存,使陝西獲得了“天然曆史博物館”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