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四不曾於朝政貢獻,天下承平已久,其不過沾盛世之光,步步精進,卻不思感激,妄念叢生,欲以死諫脫罪,實屬可恨可惡!

帝王這段話出,滿朝無語,天下噤聲。

從此後,朝臣皆知、世人都明,聖人雖寬和,不用嚴刑酷法、行事大方磊落,卻於“毒舌”一道,精通嫻熟,不敢輕惹。

從此後,滿朝文臣,再無一個當真跑去死諫,個個兒生怕屆時清名沒賺到,倒讓天子摞胳膊挽袖子親自上陣、金口玉言那麼一罵,罵進《庸臣錄》就不好了。

………………………………

因為這種淵源,哪怕距離延和二十二年,已經過了二十多載,朝臣上下依舊無有人敢拿腦袋和廷柱比堅硬。

當然,文臣大都充滿智慧,大家知道來硬的不成,便幹脆來軟的,演一場“死諫”過來惡心惡心皇帝,也算出口濁氣。

於是,延和帝忽然發現——曆經三朝的、“於永平朝殿試,被欽點入翰林院”、“於武業朝,初上早朝”的、“曾被先帝禦點‘永不致仕’”的、“在延和二十二年,和他相互看不順眼從而罷朝”的、年逾九旬的老首輔——何大人,竟然一改二十多載不上朝的習慣,身著朝服、板正地站在朝堂之上啦!

這個發現,成功地讓延和帝徹底驚悚啦:尼瑪,這個老頭兒竟然來上朝啦!啊,他現在正在看朕!……那麼挑剔的眼神兒,分明是在算計朕啊!

由於少年時期印象裏的陰影太過深刻,所以延和帝在看到何老大人時,第一反應就是要跳桌子翻窗,先跑了再說。好在趙直文以發現何老大人,便條件反射地,悄悄拉住皇帝:陛下啊,威儀可以不擺出來,可不能被人家嚇丟啊!

嗯,有道理有道理!

延和帝終於冷靜下來,不自覺地坐直身子,回看向何老大人,那一雙龍眼裏寫滿了:朕不怕你啦!

好容易平靜下來的延和帝,驚喜地發現,何老大人沒工夫理他!此刻何老大人,正顫顫巍巍地……朝著廷柱而去!

可惜,何老大人在廷柱跟前兒停了下來。

延和帝暗自撇撇嘴:白高興一場!

不想,何老大人整理整理衣衫,便是讓人毫無防備地、“嗷兒”了一聲,開始向先帝悲喚。

這突如其來的一手兒,卻把延和帝嚇得一個激靈!此時,延和帝再傻也明白了,眼前這老頭兒,體格兒好著哪!聽這一嗓子中氣十足的高呼,看他利落地抱住廷柱頓足,這老頭兒根本就是在耍朕玩兒呐!哪有一點兒垂垂老矣的模樣!

“老臣愧對先帝之厚待,無能勸陛下慎行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