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拔野,現在拓拔氏部落的首領,羌族大族長,羌族的神。
少年時代的拓拔野,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帶百餘騎兵,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三蓋相隨,左右簇擁,煞是耀武揚威。
他幼讀詩書,對兵書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優傾心於治國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
帝國邊將曹瑋,早想一睹拓拔野的風采,但總不能見到,後派人暗中偷畫了拓拔野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歎:“真英勇也!”
拓拔野成人後,對於先輩稱臣於帝國,特別是依賴帝國的恩賜而改變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十分不滿。
父親對他說:“吾久用兵久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年錦綺,此秦恩也,不可負!”
拓拔野反駁父親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
李拓拔野嶄露頭角是三十年前,宣德二年,進攻張掖的回鶻族的戰爭,這年拓拔野二十四歲。以張掖為中心的回鶻人和占據南部的吐蕃都是帝國得以聯絡而挾製羌族的盟友,拓拔野之父為了使羌族得以鞏固和發展,首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戰略,並由其子拓拔野擔當西攻的重任。
拓拔野接受了西攻回鶻的重任後,采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使回鶻可汗來不及調集兵力,張掖治下的固城即被攻破。此後,相繼降夏。拓拔野由於這一顯赫戰功而被其父冊封羌族繼承人。
接著拓拔野又按其父意圖,在率軍回師途中,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乘勢突破吐蕃 ,一舉成功。
突襲的成功,不僅使羌族的勢力擴展到河西走廊,也使年輕的李拓拔野贏德了榮譽。 宣德八年十月,拓拔野其父病死後,李拓拔野以繼承人的合法身份和自己的軍事才幹以及顯赫的戰功,取得了羌族的最高統治權。
此時,羌族所控製的領土“東盡金城,西界玉門,南接風雲帝國,北連張掖”,“方二萬餘裏”,
事實上已形成了在大陸西部與大秦帝國、風雲帝國三足鼎立的局麵。 拓拔野繼位後,為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羌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羌族部落人民的支持。
首先拋棄了隋、秦王朝賜封給其祖的鐵姓、楊姓,拓拔野自以為祖宗為鮮卑拓拔,為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發,剃光頭,並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同時強令羌族部族人一律“禿發”,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者,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羌族民眾爭相禿發。
宣德十四年,拓拔野在繞城城內大興土木,擴建宮城,廣營殿宇。繞城的布局,仿照大隋帝國都長安、大秦帝國都東京。
雖然這個時候羌族在名義上歸帝國所統治,但實際上羌族已成為一個獨立政權,隻不過帝國不願意承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