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羌族隱患(1 / 2)

雪原之上,綿亙連片的營寨,在雪地中特別顯眼。旌旗在寒風中獵獵飛揚,箭樓聳立,刁鬥森嚴。

風中,金鼓號角之聲隱隱傳來!

那號角聲傳遞的是各部各曲集結訓練的命令。

所有休息待命的近衛軍戰士們一個個身披鎧甲,手持兵刃,一躍而起,迅速歸隊集結。

近衛軍分近衛騎兵師、近衛步兵師,他們按照各曲各營立刻集結。

李修賢是近衛騎兵師五名千騎軍司馬之一,從傳令號角聲初響,便立刻集結所轄部屬,迅速整隊完畢,他們都是縱馬馳騁的騎士,行動迅捷有序,可見往昔在指揮訓練上沒有少花心血!

“殿下,那是近衛軍士卒們在操練!”說話的是陪同楊成風一起的近衛步兵師的校尉折可適。

折可適是折氏宗族的人員,折氏宗族是大秦帝國百年來西北將門之一,有折家軍之稱。折可適原本是第三軍團的軍司馬,一年前加上黑鷹軍,一個月前,沈躍華建立鐵衣衛,楊成風就提拔折可適為近衛步兵師校尉。

“哦,操練得很辛苦嘛!”楊成風點頭道。

“不練不行啊。涼州兵馬多是勇武過人,獷悍難馴之輩,素來崇武尚力。他們隻信服比他們更強悍善戰的人!想要他們真正的降服,就得在武力上壓服他們!否則必然多事!與虎狼之輩共處,就得叫他們知道咱們的拳頭硬,不是可以輕易侵犯的!如果不加強訓練,習於農耕的漢人士兵很難是遊牧番民的對手。”另外一位近衛騎兵師楊虎山說道。

近衛軍是軍中的精銳,大部分是涼州本地人,涼州民風彪悍。

“嗯——”楊成風道:“這話倒是話糙理不糙!自古以來,習於農耕的士兵,如果是臨時征召,未經訓練的話,在由遊牧之民組成的騎兵猛烈衝擊下,必定潰散無疑!”

“所以我們的士兵必須嚴密組織,嚴格操練,才能具備戰士的本能,不象遊牧民族天生就是優秀騎手,騎射功夫就是他們生存所必需具備的本領,一上馬就是戰士!尤其是騎兵,帝國騎兵的成本一向比遊牧騎兵要高出很多,因此曆代以來,很少能象遊牧部族那樣隨時組成大規模的純騎兵部隊的,通常都必需步騎混編,而不是純以騎兵為務。”

“這一則是成本高昂,難以負擔,另外也是揚長避短,發揮長於農耕之人善於製造弓弩巧器,構壘築城的長處,三則為了適應南北迥異,複雜多變的不同地形。尤其是在南方的山林、河網地帶作戰,步兵、舟師遠比騎兵更有優勢,南方軍隊很少編製騎兵也在情理之中。”

“而在北方的軍隊,即使以騎兵為主,細細比較起來,帝國騎兵也遠比遊牧騎兵更依賴輜重糧草,總體素質上總是不如遊牧騎兵。說起來,習於農耕的士兵隻有經過長期訓練,依靠紀律和組織,才具有和遊牧部族一較高下的本錢。”

“而這樣龐大而組織嚴密的,以步兵為主或以騎兵為主的步騎混編軍隊有一個天生弱點,就是特別特別依賴於輜重糧草的供給,一旦糧草不繼,就可能軍心渙散。這樣龐大而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往往隻有國力強盛時,朝廷才能負擔得起。國力衰弱時期,多是建城築牆,以守為能事了!”

“相當而言,涼州民風彪悍,百姓多與遊牧民族混合,比較適合騎兵發展,這也是涼州成為帝國三大騎兵產地之一的原因。”

“殿下說得極是!” 折可適、楊虎山紛紛點頭讚同,楊成風笑笑不語。

說話間便聽營寨中號角隱隱鳴響。

一時間,旌旗獵獵,馬嘶陣陣。

山崗下,人馬如潮,蹄聲如雷,數千人馬“激戰”猶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