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野塵埃【七】(7)(1 / 2)

這北山的山勢,從山根下就急起陡峭。越到山腰,越是山岩倒掛林木蔽日。間或有一兩道細小的溪澗劈空濺下,如同天上之水空中落,順著狼牙犬齒般的溝壑急速下泄。幾經跌蕩回環,悉數彙入山右的一個溪口。繞過村子西側,順著西山那條白石線下的狹窄溪床,奔入了南大河裏。之後,再浩蕩西去,一路衝出山穀,便到山外的平原世界裏闖蕩去了。

越過了最難行進的山腰,山勢果真漸漸平緩起來。雖有眾多崖壁擋道,卻可以繞道尋徑,大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兒。快夠到山頂的地方,坡勢愈加平緩,樹木也漸漸稀少起來,有更加茂盛的蘆葦野草替代了參天林木。這些荒草,高者能藏人,矮者可當柔軟的地毯。人躺在上麵,有暖烘烘的太陽迎頭高照,有“嗖嗖”的寒風掠麵吹過,黏膩的濕汗頓消,渾身清爽無比。

鍾兒的興致又開始恢複了。他再次歡欣鼓舞地走在了振書和茂生的前麵。鍾兒也曾爬上來過兩次,都是在小時候。以後到山外上學了,沒有功夫爬山不說,就他那個懶散勁兒,你就是倒貼上幾毛錢求他來爬山,他也不會答應的。今天不同了,他是帶著重大任務來的。而且,在外麵求學的這兩年,也曾四處遊逛了一些名山勝水,知道了欣賞的角度和訣竅。因而,這次北山之行,讓這個自小就在北山腳下長大的崽子,第一次認真領略了北山頂上的壯麗風光。再加上身旁有振書和茂生倆人一邊指點著足以證明確有其事的樹木泉石,一邊不住嘴地講說些神靈鬼怪之事,簡直就是一趟全程免費服務的旅遊了。

這北山頂上,除了有當年朝山拜神時的神樹樁子和神泉遺址外,遍布山頂四周的地方,還有好些不知道的景致。山頂東側的懸崖峭壁上,掛著一穴山洞,深達數丈。需沿著一條危若倒懸的岩縫如猴子般攀援而下,方可入內。相傳,這是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修道成仙之所。神樹和神泉的北麵,地勢緩緩下陷,是個較為平坦的坡麵。再向後,又有兩座突兀而起的巨岩,如同兩把巨大的交椅背,安穩地矗立在山頂北緣百米峭壁之上,各有幾十米高。每個岩頂上都出人意料地長著三、五棵鬆樹,形成了椅背上兩盞十分相像的華蓋模樣。圍繞著山頂方圓數百米的範圍,又有因形具名的棋盤石、演武石、穿雲洞、一線天、蛟龍門、迷魂陣、龍盤虎踞穴等等。屈指難數,洋洋大觀,簡直就是個不用人為雕飾的天然勝境了。

唯一遺憾的是,那棵神樹樁子因當年朝山拜神的大逆禍事,被楊賢德命人給硬生生地連根刨掉了。雖然在原地依然頑強地生出了幾棵樹苗,也已有酒盅般粗細,但終究不成氣候。隻能證明著它的生長之地,曾經豎立過一截讓千百人為之傾倒跪拜的神樹樁子罷了。那口神泉還在,也是當年被楊賢德命人填堵了。封堵泉眼的幾塊山石間,依然有清澈的泉水蕩漾著,周邊結著一層薄薄的冰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