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一個人成天被人屁股後頭盯梢著,隨時都有被做掉的可能;一個人其辦公室成天被個大炮眼子瞄著,說不定哪會兒大炮一響,人就飛灰煙滅了!這哪還是人呆的地方啊!
李鴻章接到電報,頗不以為然,心說;哪像你說得這麼邪乎。我這兒正忙著請英俄居中調停哪,都快談差不多了。隻簡單地回了個電,鼓勵袁世凱要堅決頂住,“勿怯退”。
看來這位李爵爺在朝鮮玩了袁世凱十年,似乎還沒玩個夠。大有將袁世凱徹底玩完之勢。其實要這麼講就有些冤枉咱這位李爵爺了。
李鴻章自接到袁世凱第一個電報,他便立即上奏了清廷,請調袁世凱回國。在他認為,眼下日人正在勢頭上,朝鮮國王又是個軟弱無能之輩,加上日人的千軍萬馬進逼漢城,這會兒怕是沒被嚇死也差不多了。讓一個手中不握一兵一卒的人呆在那兒已經沒什麼意義了。
可清廷哪裏知道漢城的緊張局勢呢?清廷不但不知道此時的袁世凱在朝鮮已無法正常行使職責,更不知道袁世凱每天都接受著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驗。清廷認為:回來幹嗎,在那兒常跟國內通個風報個信的也不賴嘛。
7月7日:清廷發出諭旨:現在韓日情勢未定,袁世凱在彼可以常通消息,且與各國駐韓使臣商議事件,亦較熟悉。著勿庸回國。
完啦,慰庭,別說老夫沒幫你。李鴻章苦笑了笑。可李鴻章又不敢將聖諭電轉袁世凱,怕“賊娘”的小子受不了刺激。所以隻好以“要堅貞,勿怯退”六字以資鼓勵了。
既是如此,當袁世凱看罷李鴻章來電內容,竟也一急之下,轟然病倒。
有後人說袁世凱是在裝病撂挑子,以此迫使清廷批準其回國。那麼事實又是一個什麼樣情呢?
此時的朝鮮,以李熙和閔妃為代表的李氏王朝,已在日人武力恫嚇下,完全屈服,甚至隨時都有棄袁反水的可能。而袁世凱的漢城公署由於遭到日人的封鎖,早已斷糧斷水,造成人心恐慌,很多公署職員都借故開溜了,署裏所剩者無幾。在這種內外情勢十分惡化的情況下,請調不準,徒留無益,且殺機四伏。言此者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病你來裝下試試!
下麵是漢城公署英文翻譯唐紹儀連著發給李鴻章的兩份電報,從中可以看出當時袁世凱的處境多麼的惡劣。
電一、在漢城兩署(作者注:時唐紹儀兼龍山分署專員)辦公隻剩二人,今聞南北進兵,均馬上逃走,沒辦法挽留。儀一人譯電辦公難處理,袁道有病又須照顧,勢急情迫,乞速示。
電二、袁道病日重,發高燒,心跳厲害,左肢痛不可耐。韓國事態危險正極,醫藥並乏,留漢城難望治愈,儀目睹心憂如焚。韓國事務以袁道最為熟悉,調回尚可就近商辦一切,無論戰和,當可圖報效。若棄置不顧,可惜。
遠在天津的李鴻章連接兩電,心裏甚是著急。因為這位“但凡用人辦事,應取起大者”的李爵爺,實不忍看著這個自己精心培植了十年的“賊娘”的袁世凱,病死在異國他鄉。
李鴻章當即協商總理衙門:既然袁世凱徒留朝鮮無益,莫如調回可資詢問。遂如實具奏清廷,調袁回國。
7月18日,既然戰爭難免,已下決心對日開戰的光緒皇帝嚴旨李鴻章:速調北洋水師,各路淮軍,備守戰事宜,同時準袁自韓回國。
袁世凱接到李鴻章來電,這也是袁世凱在朝鮮十二年來,接到的最後一道北洋大臣的來電:
本日奉旨,袁世凱著準其調回。欽此。希將經手各事交唐紹儀代辦,即回津。
看了電報,袁世凱如獲大赦般悲喜交並,泣不成聲。
然而,就在袁世凱速將一切打理完畢,並於當日啟程時,唐紹儀突然接到一個神秘的密報,日人要密謀暗殺袁世凱,時間就在今天。唐紹儀不敢怠慢,遂通過稅務司柏卓安向英國駐朝領事朱爾典緊急求援。在朱爾典策劃幫助下,袁世凱當夜喬裝改扮,出了分署後門,在唐紹儀雙手雙槍護衛下,袁世凱登上了朱爾典早已備好的英國兵船,直抵仁川。此時距離日人密謀動手的時間,僅僅相差十幾分鍾。
7月19日,朝鮮仁川。
此時已經安全登上北洋水師“平遠”號兵艦的袁世凱,雙手重重握著唐紹儀的手:
少川,生死之誼,此世難忘!
唐紹儀十分感動,眼淚盈動著說:大人能平安歸國,卑職也就安心了。
“平遠”號兵艦一聲鳴笛,開始啟航了。
隨著兵艦漸漸遠離碼頭,站在兵艦上的袁世凱,遠眺著漢城的方向,心中充滿無盡的滋味,想到自己苦心孤詣地經營和維護了12年大清的榮譽和地位,在明天將要來臨的“霹靂雷電”中灰飛煙滅,而自己,卻隻能是眼睜睜的看著,無力施以挽救,不覺悲愴萬分。
思之及此,袁世凱一陣急促心痛,未路英雄,不禁潸然淚下!
1894年7月25日,在朝鮮豐島海麵上,日人悍然發動襲擊,炮擊“高升”號商船,對清國不宣而戰。
1894年8月1日,清、日兩國公開宣戰,甲午戰爭爆發……
(全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