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把皇帝癮(2)(2 / 3)

在給楊廣寫評語時,《隋書》還引用了《尚書》上的句子:“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意思就是,上天作孽,還可以逃避;;自己作孽,,就不可能逃避了。也引用了《左傳》上的話:“吉凶由人,祆不妄作。”翻譯過來就是:吉凶禍福,緣由在人,怪異現象,不會無緣無故興起。

這些說法無疑是寫給楊廣的最為嚴厲的判詞。但我以為,這些評價指出了楊廣的罪狀惡行,但卻忽略了他的功績,因而是有失偏頗的。《隋書》是唐朝魏征等人所著,為了表現新政權的合理性,他們不可能給這個前政府的領導人以完全客觀、公正和理性的評價,這個我們也應該可以理解。

縱觀楊廣的一生,他也是幹了幾件大事的。

一、 完善了科舉製度。如果說隋文帝創立了科舉製,那麼後來楊廣增設進士科,則是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這一製度。科舉製度的正式確立,打破了魏晉南北朝實行的以出身來選拔官員的門閥製度,成為後來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主要途徑,從隋唐一直延續到明清,曆經一千多年,對中國的政治製度和曆史文化都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

二、 文化方麵。楊廣最大的貢獻不是他的詩文創作,而是他對中國圖書的收集和整理。楊廣本人喜好讀書寫作,他任揚州總管時就開始了對圖書的修撰工作,直到他登上帝位,前後近二十年,修撰工作從未停止過。涉及的內容包括經術、文章、兵、農、地理、醫、卜、釋、道以至賭博、鷹狗等諸多方麵,共編成書三十一部,一萬七千餘卷。而西京嘉則殿的藏書則多達三十七萬卷,楊廣命令秘書監柳顧言等人對這些書進行編輯整理,剔除其中重複和蕪雜的部分,整理出正禦本三萬七千餘卷。可以說,楊廣對中國的圖書事業乃至對中國文化事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開疆拓土,揚威天下。

大業四年(六零八年),楊廣派軍滅了吐穀渾,開拓疆域數千裏,使得東起青海湖東岸,西至塔裏木盆地,北起庫魯克塔格山脈,南至昆侖山脈範圍內的數千裏土地,歸入了中國中央政權的統治之下。

大業五年(六零九年),楊廣率大軍從京都長安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鬥拔穀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曆時半年之久,楊廣和隨行官員吃盡了苦頭。楊廣在西巡過程中設置了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大大加強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地與中國不可分割的隸屬關係。

楊廣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使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

楊廣的這次西巡還催生出他的一首五言詩《飲馬長城窟行》,此詩是他一生詩歌創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詩歌一首難得的藝術佳作,現錄於此,作為對這個帝王不辭勞苦遠渉西域的紀念:

肅肅秋風起,

悠悠行萬裏。

萬裏何所行,

橫漠築長城。

豈合小子智,

先聖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

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

高枕於上京。

北河見武節,

千裏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

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

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