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醒著的時候,做最有意義的事
在你醒著的時候,要做人生最有意義的事。
—哈佛校長 德魯·福斯特
我擔心所做的事情並不是能夠做到的最有意義的事情。
—Facebook創始人 馬克·紮克伯格
未經反省過的日子不值得過。
—古希臘偉大哲學家 柏拉圖
個人的生命隻有當它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得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
—著名科學家 愛因斯坦
哈佛大學教授克勞迪亞·戈爾丁和拉裏·凱茲,曾對1970年以來哈佛學生的職業選擇做了研究,發現值得注意的一點:即使從事金融業可以得到很高的金錢回報,但仍有很多學生選擇做其他事情。
哈佛校長德魯·福斯特在對學生的畢業致辭中,提到了上述研究,她說:“如果真如戈爾丁和凱茲教授所說,去搞金融確實是一個‘理性’的選擇,為什麼你們會不停地向我提出這類問題?為什麼看似理性的選擇卻讓你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令人費解的,偽理性的,或出於某種需求和強迫所做出的並不自由的選擇?為什麼這個問題似乎困擾著你們當中的很多一部分人?
“我想,你們問我的是:關於人生價值的問題。人生價值,是要人生,還是要價值?當關係到‘生存問題’的時候,就不那麼好辦了。我覺得,你們之所以擔憂,是因為你們不想僅僅是獲得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而且要活得有價值。可是你們不清楚‘魚’與‘熊掌’怎樣才能兼得。你們不清楚是否一家擁有著名品牌的企業,提供的數目可觀的並且預期著你未來財富的起薪,可以讓你們的靈魂得到滿足。
“答案是:你不試試就永遠都不會知道。如果你不試著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不管是玩泥巴還是從事生物工程或金融投資,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去追求你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你終將後悔。”
德魯·福斯特校長建議學生們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怎麼可以過得幸福,探索自己怎樣才能去做些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做一個經常分析和反省自己的人,這樣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人生和未來。
哈佛鼓勵學生去追求人生最有價值的事,而不是忙於一些短期的、功利性的項目。做有意義的事,不是“假大空”的說教,也不是心靈雞湯式的勵誌口號。而是鼓勵我們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真正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無不是認真思考過自己的人生價值。
比爾·蓋茨在11歲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在回顧自己當時的經曆時說,“我必須開始思考該做些什麼向世界證明我自己”。上了哈佛大學後,蓋茨經常在宿舍裏一連幾個小時麵壁作“哲學之思”,思考自己的學業、事業。之所以思考,是因為他不願糊糊塗塗地過日子,他希望把精力放在最願意做的,最有價值的事情上,這也是他能夠成為世界首富,微軟也能始終能引領世界軟件行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樣,馬克·紮克伯格也是把價值當成衡量自己做事的重要標準,他總是在思考自己做的事是不是最有價值的。正因如此,他年紀輕輕,就能夠從戰略高度上引領Facebook的發展。奧巴馬的成功,也是哈佛學子勇敢追求人生價值的典範。
奧巴馬並不是一開始就懷有偉大的政治理想。青少年時期,奧巴馬雖然聰明過人,但是因為自己的種族背景,很難被社會認同。為了讓自己自信一些,他向同學們吹噓說父親是非洲王子,他自然也是王室後裔。他那信誓旦旦的樣子,竟然騙過了所有同學。而他自己也像個王子一樣,開始神氣活現地與人交往。然而隻有他自己清楚內心的矛盾和掙紮:表麵上看上去風光無限,內心卻充滿自卑。
對於青春叛逆期的奧巴馬來說,最艱難的,也許不是拮據的物質生活,而是精神上的“困窘”:對自己身份的困擾和對前途的迷茫。他和任何一個絕望的黑人青年一樣,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於是,他過了一段荒唐的日子,做了很多讓自己後悔的事,他曾利用吸食大麻和可卡因的方式“將‘我是誰’這樣的問題擠出腦袋”。
正在奧巴馬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自己的人生時,他的母親安·蘇托洛為了考取博士學位,主動到印度尼西亞進行人類學工作。他很好奇母親的行為,母親告訴他,一個人要有自己的追求,隻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有益於他人,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快樂。母親的話點醒了處於人生迷途中的奧巴馬,他開始為自己荒廢青春、自暴自棄的行為感到羞愧,他想到自己丟失已久的夢想,覺得雖然自己是一個黑人,但一樣可以贏得人們的尊敬,一樣可以度過有意義的人生。
他認同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開始努力學習,經過自己的努力,天資聰穎的他考上了哥倫比亞大學。他效仿母親到社區裏做義工。他發現,幫助別人真的能獲得快樂,尤其是幫助那些弱勢的人,自己更能獲得成就感和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