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圖書館:比學分更重要的是人生
如果給我一個時間機器,我會告訴21歲的自己,個人的幸福建立在自己能夠認識到:生活不是擁有的物品與成就的清單。雖然你們會碰到很多和你們一樣大或年長的人分不清楚生活與清單的區別,但你們的資格證書、簡曆,都不能等價於你們的生活。生活是困難的,也是複雜的,它完全超出任何人的控製,謙虛地認識到這些能使你們在生命的沉浮中得以順利生存。
—J.K.羅琳在哈佛大學的演講
盡情地去玩耍吧,去看看世界的樣子,不要一心做個“補習戰士”,我可不希望你們的引擎在到達哈佛大門前,就已經耗得沒油了。也許你會在這一年發現你的“人生節點”,從而更明確回到哈佛後,你想要得到什麼。
—哈佛招生辦公室主任 威廉·菲茲西蒙斯
學會以最簡單的方式生活,不要讓複雜的思想破壞生活的甜美。
—英國著名詩人 彌爾頓
教育的秘訣在於尊重生活。
—美國著名思想家 愛默生
每個走進哈佛的學生,都會收到來自哈佛招生辦公室主任威廉·菲茲西蒙斯的禮物。其中一項禮物,是一筆資助“間隔年”的獎學金。威廉鼓勵新被錄取或者剛畢業的學生申請,拿著這筆錢,用一年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比如到全世界旅行,去接觸完全不同的人生。
哈佛教授建議哈佛學生走出圖書館,到社會上去看看。因為大學是四年人生經驗,不是高學分。積極參加校園活動,你可以學會怎麼理解和幫助別人,滿足別人的需要以及同別人溝通的技巧。這在美國的文化中,是領袖素質的基礎。找工作時會被別人刮目相看。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生活隻有校園而已。在校園也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不要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生活不隻是工作、學習,還有很多很多。
畢業於哈佛商學院的於智博在《真實哈佛MBA》一書中提到過哈佛“遊學”的學習方式,並且描述了他一次去歐洲的“遊學”經曆。
在哈佛,學習的方式是非常多樣化的。除了在校園內、課堂裏的學習,哈佛商學院還支持和鼓勵學生到校園外的世界去學習。學校帶頭,以“官方”的名義,每年寒假都同時組織四五個學生遊學團,到世界各地邊遊覽邊學習。
學校寒假組織的遊學團,一般為40人左右。整個行程學校有專人負責吃住行,特別是各種活動都有周密安排。因此,盡管是自費,學生們報名也很踴躍,校方也隻好采用抽簽排位的辦法。組織好以後,一般是聖誕一過就出發,為期10-14天,在整個行程中,主要活動內容有:在教授帶領下討論案例,會晤各國政商界要人、參觀當地名勝、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等一係列活動。我第一次參加歐洲遊學團,完全是因為碰上了好運氣才得以成行的。報名後參加抽簽,我沒有抽中,並且在替補名單中也僅僅是排在了第六位。也就是,要有6個已被抽中的人因故退出,我才可能加入。抱著一絲希望苦苦盼了三天,喜訊從電子郵箱傳來,我入圍了。
我們這一行40人,按照計劃進行了一係列活動。在比利時,我們拜訪了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參觀了世界最大的鑽石交易所—安特衛普鑽石中心,歐洲最大的廢棄金屬黃金提煉中心,並到比利時王宮拜訪參觀。在法國巴黎,我們參觀了盧浮宮、凱旋門、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等名勝,與歐洲商學院的學生共同討論案例。造訪歐洲超市連鎖店老大家樂福,食品大王達能,會晤時尚奢侈品的標誌路易威登的高層,參觀了香檳的發源地,訪問了法國著名的香水研究中心。
在西班牙馬德裏,我們拜訪了西班牙國家財政部部長(哈佛校友),和西班牙第一大銀行桑坦德銀行的行長,參觀了馬德裏皇宮、普拉多藝術館、中央大廣場等名勝,還驅車兩小時參觀歐洲第一大奶業公司帕斯卡在比利牛斯山山腳的生產基地……
13天的歐洲之旅被排得滿滿當當,緊湊有序,後來,我很高興且吃驚地發現,學校竟然給我們這些參團的學生,每人發了一筆相當於全程費用的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多多走出美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