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二人雖然是郎情妾意、感情很好,可還從來沒有單獨在深夜同居一室,所以二人都覺得有些尷尬,一時竟不知說些什麼好。
過了一會兒工夫,還是柳三變頭腦轉變得比較快,隻見他笑著對戚婉怡說:“婉怡,既然出不了望海樓的大門,我看不如這樣吧,今夜我們就在此促膝長談,一直聊到天明不就可以啦。”
戚婉怡正尋思不知如何開口呢,聽到柳三變此言,也覺得是個好辦法。於是,二人就又恢複了往日的歡聲笑語。
“柳七,如若你此番能夠蟾宮折桂、一舉而走上仕途,你日後將準備如何從政?”戚婉怡突然轉變了話語。
戚婉怡這樣問、自然有她的道理。根據曆史記載,柳三變此次科考是注定會名落孫山的,戚婉怡就是想看看、眼前這個真實的柳三變、對時政的熱衷程度。
“婉怡,你怎麼會想起問這個問題呢?”柳三變頗為疑惑,因為在古代那種封建體製下,女人的職責就是相夫教子,很少會涉及仕途、時政這些話題。
戚婉怡含情脈脈地看著柳三變,微笑道:“我就是想問問嘛,沒有別的意思,你若不願意講也就算了,我絕對不會勉強的。”
柳三變看著心上人那如花般的麵容,笑道:“這也不是什麼難言的問題,我若高中、一定會做個清正廉潔的官員,上對得起天子隆恩,下對得起黎民百姓,不求流芳百世、至少也不能留下千古之罵名吧。”
“就僅有這些嗎?你就沒有想過其他的?”戚婉怡繼續問道。
“還能有什麼其他?為官之道、就在於奉公廉潔,以曆代清官為楷模,讓治下的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過上豐衣足食的太平日子。”柳三變慷慨激昂地說道。
“恕我直言,你的為官之道,過於狹窄了,僅僅做個清官好官、是不夠的,為官者要有卓越的遠見,和敏銳的洞察力,還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戚婉怡按照現代人的理念,在給柳三變洗腦了。
柳三變驚奇地看著戚婉怡:“婉怡,接著說下去,你的這些觀念,可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以前我總認為自己什麼都精通,現在發現與你的差距越來越大,都不知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太令人驚奇了。”
戚婉怡說道:“有多大的抱負,才能成就多大的偉業。我來問你、國泰民安這個道理,三歲的孩童都知道,可如何才能做到呢?眼下、遼國對我大宋虎視眈眈,西夏又對我們窺探已久,還有女真蠢蠢欲動,隨時都可能發生戰況。如果國基不穩、則民心如何能安?單純做個清官又有何用?況且、我大宋國力還不是非常強盛,朝中又有奸人當道,為官者、若無防範之心,隨時會遭人暗算,一個連自身都難保全的人,又如何造福一方百姓?”
戚婉怡的這一番話,不亞於醍醐灌頂,使得柳三變對她更加心悅誠服。他覺得婉怡的見解太精辟了,也讓他對以後的從政之路,多了一份打算。
戚婉怡見柳三變在靜靜聆聽自己的見解,不由得內心稍安,暗忖道:“柳七啊,你以後的路可不好走啊,我現在這樣提醒你,也隻是盡力而為了,謀事在人而成事則在天啊,但願老天能憐我這一番苦心吧。”
過了半盞茶的工夫,柳三變才悠悠緩過神來:“婉怡,你不但是我的紅顏知己,還是我的良師益友啊!今夜你的這一番話,對我而言、足夠受用終生了。其實、做官與上官兄做俠客一個道理,俠之大者、要心懷天下,而非為一己之恩怨。而若想做個真正的好官,也要心懷社稷、放眼四海,而非為一時一事所羈絆。我現在可謂茅塞頓開矣!”
“你能明白這個道理,我也就放心許多了,人生多舛、仕途艱險,很多事由不得自己的心性,你秉性過於剛強,遇事寧折不彎,這樣會生出許多無謂的事端,還望日後遇事多加揣摩、三思而後行。”戚婉怡推心置腹地說道。
這個丫頭可真厲害,把在曆史書上看到的知識,與現代的先進理念、都融彙到一起了。柳三變生在封建社會,憑他的閱曆、哪裏會知道這些道理。被她說的一愣一愣的,佩服得五體投地、也是理所應當的。
有詩為證:
誓做清廉百姓官,胸懷壯誌報金鑾。
摘星閣內聆心語,至理之言可勝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