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組人,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階段,身體形態以及生理技能未完全發展成熟,新陳代謝也比較旺盛。運動應以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比如快速行走、慢跑、遊泳、騎自行車、跳健身舞等。運動時間不宜過長,因為青少年的神經係統發育不完善,容易過於興奮,且運動時動作缺乏完全協調性。最佳運動方式是在運動中間穿插短時間休息,這樣做可以更好地保證他們旺盛的精力。另外,進入青春期後男孩和女孩的體能、協調性及靈活性會出現差異,需要區別對待,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女孩更合適短時間、小力量的活動。還要注意的是,進入青春期後,女孩在經期最好選擇無須劇烈活動的健身操、廣播操等運動,不要做跑、跳類的激烈運動。
人到中老年時,各組織器官在組織結構和功能上都會出現衰老的症狀,中老年組的人在健身時,一定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健身運動。一般來說,身體素質較好的人,可以選擇絕大多數的有氧運動,比如散步、慢跑、旅行、遊泳、健身舞、健美操、交誼舞等;體質較差的人和年齡較大的人則比較適宜散步、甩手、太極拳、保健按摩、醫療體操等有針對性的運動項目。此外,還可根據身體各部位狀況,對局部加強運動。例如,上肢力量較強者可適量增加下肢活動,以促進身體部位的健康平衡。中老年人應當從低強度運動開始,當身體適應性增強後,再選擇運動強度稍大的運動。中老年人運動還應注重“勞逸結合”,例如,交替進行器械運動和散步、踢毽子等運動,使身體保持在一個平衡狀態,讓運動發揮更大的效應。而且在運動前後都要喝杯水。
患有慢性病的人在進行運動健身之前,最好先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全麵檢查,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在專業人士,比如醫生或康複師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康複性運動,做出有針對性的健身計劃,然後按照計劃進行鍛煉,並且還要定期檢查,根據身體情況的改變調整計劃。我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根據常見慢性病的特點,總結一些可以輔助治療這些疾病的運動,在這裏也列出來,供大家參考。
患有風濕、類風濕關節炎者在發病期間不宜活動,炎症得到控製後,可根據關節活動程度逐漸增加肢體關節活動量,避免過度疲勞。
對於無明顯症狀、肝功能輕度異常者,宜從事行走、慢跑、氣功、太極拳、徒手體操等運動,並定期體檢,及時調整運動量。慢性遷延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者不宜參加一般體育運動。
患有脂肪肝的人宜從事跳繩、遊泳、健步走、乒乓球等運動,在運動前和運動過程中及時補水。
肺結核病人,如果病灶硬結鈣化、病灶範圍小、無排菌、無明顯症狀,且病程經過2~3年病情穩定,一般來說可以從事較大運動量的運動項目,但應定期檢查,避免複發。而患有過急性粟粒肺結核、氣管結核、幹酪性肺炎、結核瘤或形成空洞的人不宜參加強度較大的運動。
患有高脂血症的人宜參加有氧運動,如慢跑、中速跑、自行車、遊泳、越野滑雪、各種球類運動,運動強度要達到預計最大心率的70%。
患有高血壓的人宜進行輕、中度運動量的有氧代謝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爬山、太極拳、氣功、散步、體操、乒乓球、羽毛球等,其中又以快走最為合適,每周最少走5次,每次30分鍾,距離以2~3公裏為宜。
病情較輕而穩定的糖尿病病人,可先進行柔軟體操、慢跑等運動量較小的運動,隨後逐步加大到中等運動量,如跑步、騎自行車、遊泳等。如果患病者年齡較大,宜從事行走、慢跑、氣功及太極拳等運動。
合並有輕度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和無症狀性冠心病等疾病的人,最好在醫療監護下運動;伴有重度高血壓、嚴重心髒病、重度糖尿病以及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應禁止運動。
心髒病輕症病人適宜進行散步、太極拳、醫療性體操等輕緩運動,重症或心絞痛頻發者適宜進行氣功等輕微運動。
尿失禁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骨盆的運動,如健身操、瑜伽、遊泳等。
4.四季養生,辨季施煉
一年中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個季節的氣候特點都不一樣,中醫認為在不同季節,運動養生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也不一樣,要隨著季節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這樣才能收到最好的鍛煉效果;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去年夏天“數伏”期間,我一個患有多年高血壓的老病人認為鍛煉要堅持,在34℃的高溫下還出去散步,結果引發了血壓突然升高,最後不得不叫救護車急救,住了一個月的醫院。他出院後來找我繼續調理,跟我說,以後鍛煉也得像我看病辨證施治學習——“辨季施煉”。
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很多人隻是片麵地知道鍛煉身體是好事,但在鍛煉時卻往往忽略了季節因素對身體的影響。所以,在那之後我就總結了一份“四季運動養生指南”,印了一些送給我的病人們。現在我把它放在這裏,作為大家運動養生的參考。
春天氣候多變,流行病比較多,運動養生時要注意衣著要緊跟天氣變化,隨時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運動出汗後不能貪圖涼快。鍛煉後隨即用柔軟的幹毛巾擦抹汗水,並及時穿上禦寒衣物,緩步慢走片刻,休息幾分鍾後再進行下輪運動或結束運動;鍛煉時應盡量找有陽光的地方,避免在塵土飛揚的地方鍛煉,要學會鼻吸口呼,不要嗆風。如果風沙太大,可以等風沙小些再到室外活動,或者在家中活動;對花粉過敏的人在鍛煉時要穿長衣、長褲及鞋襪,並盡可能避開容易聚集花粉的場地。
夏天氣候炎熱,不宜做過於劇烈的運動,尤其應該注意在運動時預防中暑。要注意的內容包括:避免在高溫時段(上午11點至下午4點)進行鍛煉;進行室外鍛煉時,應盡量戴遮陽帽,盡量穿著透氣性好、質地柔軟、寬鬆舒適的衣服;在運動過程中要增加休息次數,並適當延長間歇時間,並盡量選擇在陰涼、安靜處運動和休息,鍛煉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半小時左右為宜;中途休息時,可以喝一些淡鹽水或清涼退暑飲料,比如綠豆湯、果汁、金銀花水等,但不要馬上喝冰鎮的冷飲或水;運動後應用溫水洗澡或者擦身,千萬不要洗冷水澡;出現中暑症狀時,要立即中止運動,並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並在額頭或腋下處進行冷敷,並配合服用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
秋天是由熱轉冷的過渡時節,天高氣爽,氣候宜人,是進行戶外鍛煉的最好時節,但是中醫認為人體在這個季節應該收斂內養,運動養生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因此運動量不宜過大,要盡量選擇一些動靜結合的運動,如太極拳、體操、五禽戲等,防止身體因過量運動引發秋燥;早睡早起,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出汗較多時可適量補充鹽水;應進行耐寒鍛煉,以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運動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
冬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在寒冷的環境中進行鍛煉需要極大的毅力,而且冬季健身如果安排不當,很容易發生感冒等疾病。為確保運動健身效果和安全,在冬天進行運動養生時要注意嚴禁超負荷鍛煉;在出門鍛煉之前,要做好熱身運動,並穿戴保暖效果好的衣物,衣物不應太厚或緊身;體質較差的人,應該選擇天氣較溫暖的日子鍛煉,天氣惡劣時,在家中做簡單運動。另外,冬天氣溫很低,地麵容易結冰,一些健身器械也觸手冰心,而人體的組織器官在這個季節反應又都比較遲緩,所以在運動時應注意安全問題。
5.“居家運動法”,隻需生活的點滴時間
我在臨床治療中碰到過很多這樣的病人,很明白運動的好處,也很有鍛煉的願望,但就是沒有鍛煉的時間。我一跟他們建議做適當的運動來保證健康,他們就會一臉苦惱地對我說:“胡大夫,我也想鍛煉啊,可是工作忙,沒時間啊!”其實,鍛煉身體不一定非得每天抽出幾個小時來專時專用,從生活點滴做起一樣可以好好鍛煉身體。
比如每天下班提前兩站下車,步行回家;每天有意識地不坐電梯,徒步上下樓三四趟;晚上看電視的時候站在屋子中央扭扭腰、伸伸胳膊、伸伸腿,甚至練練啞鈴,做做壓腿,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隻要能堅持,這些看似沒有太大作用的簡單鍛煉一樣會有很好的運動養生效果。我自己總結了一套簡單易行的“居家運動法”,大家也可以作為參考。
踮腳尖。將手扶在椅背上踮腳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鍾。
坐椅運動。屈肘,兩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複進行,時間以自己體力而定。
抗衡運動。雙手支撐在牆壁上,雙腳並立使上體前傾,以增加肌肉張力,每次支撐15秒左右,做3~5次。
平躺運動。平躺床上,將腳抬高(可用棉被或枕頭將腳部墊高),等腳發麻時再慢慢坐起來,如此反複。
這四種運動形式,每次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也可以交替進行。總之,隻要動起來就會有效。運動從點滴做起,生活中時時都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