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勝恐”,顧名思義,就是思慮可以戰勝恐懼。中醫學認為,腎在誌為恐。過恐易傷腎,可致腎氣耗損,精氣下陷,升降失調,出現大小便失禁、遺精、滑泄等嚴重疾病。《黃帝內經》中關於“思”和“恐”關係的記載是“恐傷腎,思勝恐”,後世名醫王冰給這句話的解釋是:“深思遠慮,則見事源,故勝恐也。”關於思慮戰勝恐懼,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有家人,曾經不幸遭遇過半夜盜賊入室盜竊。從那之後,那家的女主人每次聽到簌簌的響聲,就會瑟瑟發抖,恐懼不已,甚至整夜失眠。她這個病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直到有個叫張子合的醫生出現。這個醫生采用了一種很奇特的治療方法,他用木棍敲這個病人家的窗戶。第一次敲,她害怕;反複地敲,十幾次之後,她就不再恐懼了。
7.經常大笑,疾病嚇跑——大笑平心法
想要心態平衡,首先要保證體內的氣可以順暢地在身體內通行。我年輕時學習中醫,曾經跟著一位老中醫抄方學習過一段時間,那位老中醫年過九十卻依然身體健康、麵色紅潤,我曾經問過他是如何保持身體健康和長壽的,他說隻要記住經常大笑就足夠了。因為中醫認為“悲憂不解,氣鬱於中,聚而成痞”是情誌不暢的根本原因,大笑可以疏氣通經,從而帶來心身的放鬆和快慰。後來,我在工作中了解到現代醫學也認為大笑可以令人心境愉悅,對改善抑鬱、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十分有益。
當然,這裏所說的“大笑”不是讓人毫無節製、沒有理由地狂笑,因為這種狂笑容易造成人體因過度通氣而呼氣性堿中毒,使得人情緒狂躁,更加不能保持心態平衡。我在這裏給大家介紹一下我自己通過實踐總結出的安全有效的大笑平心方法:
首先飲一杯溫水,滋潤口腔、喉嚨;然後慢慢吐淨全身濁氣,充分吸吸氣,同時放鬆身體;稍微提肛,發出笑聲、吼聲,時間以將體內濁氣吐淨為度;重複前三步共三次,放鬆身體,讓整個身心完全恢複寧靜;重新吸氣、提肛,從丹田部位將笑聲發出來,時間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放鬆片刻,自然呼吸數分鍾;重複吸氣、提肛,從丹田部位發出笑聲的步驟,並臆想笑聲從足底升起,進而牽動全身;最後放鬆整個身體,緩慢呼吸,再喝一杯溫水。
我建議在做這套“大笑平心法”的時候,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最好選擇一處空氣清新的場合進行。這樣,在放鬆身心的同時還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一舉兩得。當然,也可看幾段幽默的相聲,或看幾段幽默的笑話,引起你哈哈大笑也很好。
8.主宰生命做騎師,六步消除情緒病
我在臨床診療中發現,有情緒病症狀的病人都有一個共性——不平衡!聊天時,他們跟我說得最多的話題就是“他為什麼比我強”。譬如,他為什麼比我成功?為什麼比我工作順利?為什麼比我家庭和睦?有一位60多歲的退休男司機最逗,他不忿的是為什麼他一個老同事退休後朋友比他多……
說到底,他們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心態沒有調整好,對自己沒有自信。我常跟自己的病人說,這種問題,我給你開再多藥也隻是治標,去不了病根。要去根治本,隻能靠你自己。針對他們的情況,我總結了一套自我暗示治療法來配合藥物治療,經過臨床使用,效果非常明顯,現在我把它總結出來,作為大家調整心態的一個參考。
第一步,自己首先要肯定自己。每天對自己說一說“我能行”“我是個受人歡迎的人”“我很可愛”這類態度積極、言辭肯定的話,對自己進行“我行”的心理暗示,這樣有助於幫助自己擺脫自卑,同時還能對身體的正常生理機能產生積極影響,促進身心健康。
第二步,說出自己的感覺。比如在人多的場合或者某些使人緊張的正式場合,由於過度緊張感到壓抑的時候,可以通過說出自己的感覺來緩解情緒的壓力,比如“我很緊張”“我出汗了”等,這樣做能使緊張的心情得到釋放。
第三步,告訴自己自嘲不是自輕自賤。平常大家都難免會遇到一些使人難堪的笑話,要是把這種難堪壓在心裏久久不能忘記,就會造成心理負擔。如果能對這些難堪笑話進行適當自嘲,就能有效緩解內心的矛盾,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的心理狀態。而且,這樣做還能使別人對你有一個重新認識。但是,自嘲的前提是要明白,自嘲不是自輕、自賤,一個懂得自謙並且有自信心的人,能夠經受任何外來打擊和自我打擊,這樣的人進行自嘲,實際上是一種另類的自我認定。
第四步,把每一次失敗當作最糟的和最後的一次。生活中,誰也無法徹底避開挫折和失敗。我經常告訴我的病人,在自己不順的時候要告訴自己:“這已經是最糟糕的了,不會有比這更壞的事發生了!隻要能挺過這一關,就一定能海闊天空、柳暗花明!”這樣做,可以幫助他們在心裏建立起安全感,抵禦失敗造成的挫敗感和絕望感,平衡心態。
第五步,盡可能忘掉不好的感覺。遭遇失敗時,我們要吸取失敗的教訓,但是,挫敗感會給人帶來非常糟糕的感覺。我經常告訴病人,吸取經驗教訓之後,要告訴自己“下次我這裏再仔細一些就能成功了”“我再抓緊點時間就沒有問題”,等等,盡可能鼓勵自己,讓自己忘掉不好的感覺。
第六步,讓“快樂”包圍自己。我告訴病人,要為自己營造一個快樂的環境,比如時時在麵前放幾個自己喜歡的小擺設,在桌子上鋪上帶有自己喜歡圖案的桌布,用自己喜歡的杯子喝水,等等,調動起自己的快樂情緒,抵禦消極心理對心態和健康的侵害。
念書的時候,我讀到過一位哲人的話,現在還記憶猶新,在這裏送給大家:“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想要有個好的心情,首先就應當自己肯定自己。許多事實證明,隻有積極的自我暗示,讓自己鼓起信心和勇氣的人,才能抓住機遇,采取行動,獲得財富、健康、成就和幸福!
9.用“五樂法”找樂兒,調節心理真快樂
在我整個的工作經曆中,接觸過很多的老人,經人介紹來求醫的老教師、老軍人、老工人、老小孩兒……他們病情各異,性情也各異。通過總結,我發現他們中比較長壽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心態好,會自己給自己找樂。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自己在自我保健的過程中也發現,心情好的時候身體狀態也比較好,一樂勝百藥!我自己總結,老人在生活中要是能做到進取為樂、助人為樂、苦中求樂、知足常樂、自尋其樂這“五樂”,就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進取為樂。這就是說老人也得給自己樹立一個目標,並向著這個目標不斷前進,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體會成就感,享受其中的快樂。
助人為樂。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要關愛他人並樂於助人,因為在幫助他人時,人就會較少關注自己內心的焦慮和沮喪,忘卻自身不快;在幫助他人後,還會在心靈上獲得最大限度的滿足感。
苦中求樂。清代著名養生家石天基說過人應該“常存安樂心”。常存安樂心,就是要在苦中求樂,“在逆境中覓快意”。這樣一來,才能不被挫折、困難壓倒,並理智進行分析,找到解決之法。
知足常樂,欲望是促進人前進的動力,但無窮的欲望卻會給人帶來負麵影響,如追求一個過大的目標,在沒有實現後會造成很大的失望。所以我們應當控製欲望的生長,時刻告誡自己,隻要沒有虛度光陰,比過去進步,成就是大是小並不重要。
自尋其樂。自尋其樂就是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比如養成樂觀的人生態度,養成謙和忍讓、大度包容的性格。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娛樂活動,如聽音樂、看戲劇、讀詩詞、做遊戲、寫書法、下棋等。
10.工作繁忙開車鬥氣,一穴解決“焦慮症”“路怒症”
現在有車的人多了,就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路怒症”。我的一個病人有一天來找我複診,進門就怒氣衝衝地先衝我說:“胡大夫您給評評理,太不像話了!”我被他嚇了一跳,問他怎麼了,他說來的路上堵車,自己心煩就按了幾聲喇叭,他前麵那人竟然回過頭來就罵,結果兩個人就吵了起來。我聽他這樣說,就問:“你按了幾聲?”他想了想說:“平均隔兩分鍾按幾聲……”
我聽他這樣說,就告訴他:“那還是你不對呀!這個按法,路又堵得那麼死,根本沒法走,前麵的人當然心煩,一定會打起來呀!”他聽我這樣說,馬上急了,跟我分辯:“怎麼又是我不對了?堵那麼嚴實,人走不了當然急躁啊!我按幾聲喇叭就是發泄發泄,也不是催他走呀!他急什麼呀!”我當時就想,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路怒症”了,而且離開路還在延續。當時就想到一個可以嚐試的治療方法。我對他說:“你別急,先坐下,我給你按摩兩下試試,可以舒緩情緒。”他聽我這樣說,就將信將疑地坐下了。
我在他兩耳尖連線和頭頂正中線的交會處的百會穴上按揉了大約10分鍾,他的情緒明顯鬆弛了下來,人也不那麼急躁了。我問他:“還生氣嗎?”他想了想,睜大眼睛對我說:“不生氣了!胡大夫,您真神了!您到底用了什麼辦法,我一下就不生氣了!”
養生詞典
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按揉內關穴可穩定情緒,緩解頭昏、頭暈、惡心、心煩等症狀。
我告訴他,我剛才給他按摩的是頭頂的百會穴,中醫認為這個穴位對於改善大腦的供血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臨床治療頭暈的病人,可以采用在百會穴進行艾灸的方法進行治療。由於“路怒症”與車內空氣憋悶、大腦缺氧有關,而按壓百會穴恰能改善大腦供血供氧,因此正好適用。另一方麵,“路怒症”可以歸為焦慮症的一種,而百會穴被認為對於大腦神經功能有良性調節作用,在焦慮症的臨床治療中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要穴。曾經有學者對針灸臨床治療焦慮症的現代文獻進行整理,發現選取最多的就是百會穴。所以,我現在給他按摩百會穴,先幫他把焦躁的情緒緩和下來,讓他心情放鬆下來,然後再給他複診;否則他情緒如此焦躁,號脈號出的結果,又怎麼可能準確呢。他聽我這麼說,自己也笑了。
看完病後我勸他,我知道他現在上班工作壓力比較大,因此脾氣比較暴躁,加上堵車這種事確實容易讓人煩躁,這就成了他日常壓力爆發的一個突破口,會煩得不停按喇叭或者發脾氣都不奇怪。可是,在北京堵車已經成了一種城市交通的常態,單憑我們個人,誰也無力改變這種現狀。這種情況下,與其一堵車就煩躁然後吵架,我們還不如學會在堵車時去享受這段時間。比如打開汽車音響聽聽音樂或者相聲,甚至可以在車裏常備一點小零食,邊吃邊聽,轉移注意力,權當享受愜意的休閑時間了;或者找個發泄物,我就見過有人專門在車裏擺了一個小猩猩的毛絨玩具,隻要遇上堵車等煩心事,就猛地拍它一下,把不良情緒發泄出去。總之,“路怒症”其實就是人急躁易怒情緒的一種表現,和心情煩躁有關,學會舒緩心情才是關鍵。當然,在急躁、心煩時按揉幾下內關穴或四神聰穴也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