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向兩位謀士問計:“吉爾杭阿圍困鎮江已近一年,北王多次派兵攻打都沒有奏效,吳如孝已處於彈盡糧絕之中,如果不派精兵去救援,鎮江隨時可能被妖兵占領。你二位說如何調兵遣將來解鎮江之圍?”李壽春道:“既然翼王已在西征戰場控製了局麵,那解鎮江之圍正是時候了。西征是大頭,我們大部分主力都集中在那裏,西征涉及到鄂、贛、皖等多個省份,那裏的局勢一平穩,我軍就大有調兵遣將解鎮江之圍的餘地。陳玉成是現在我軍最能打仗的年輕將領,二占武昌時,是陳玉成帶五百勇士登城而入振臂一呼,嚇退妖兵。前年曾國藩湘軍打下武漢氣勢正旺時,陳玉成帶兵駐守蘄州,處在與湘軍對壘的最前沿,而且堅守陣地時間最長,打過的勝仗也最多。把他調來解鎮江之圍絕對能行。”
侯謙芳道:“進入一八五六年以後,我軍形勢確實不錯,石達開已占領江西八府十三州中的五十多個縣,安徽大部也納入天國版圖,湖北也基本穩定,把陳玉成調來不會影響西征戰局。另外可將燕王秦日綱也一並調來,讓他指揮協調此次戰役。”
李守春道:“秋官丞相羅大綱已經升天,好多能征善戰的丞相都已陣亡了,丞相的位置有不少空缺。以陳玉成的戰功、能力,他應該擔任丞相之職了。”
楊秀清同意:“認功行賞,也應該提拔一批將領了。你二人立即起草一份東王誥諭:任命陳玉成為冬官丞相;李秀成為地官副丞相;塗鎮興為春官又正丞相;陳仕章、周勝坤為夏官副丞相。並命令他們同時帶兵趕往鎮江,解吳如孝之圍。”
燕王秦日綱統領這五個丞相的部隊駐紮在棲霞、龍潭一帶,求勝心切立即開始攻打清軍陣地。
清軍從東陽到下蜀連續駐紮軍營達三十多裏,且又經過一年的修築工事,不是那麼容易攻破。雙方激戰十多天不分勝負,誰先出擊誰的損失就大,隻能成對峙狀態。太平軍就這樣不勝不和,不進不退,不疼不癢下去,沒法達到解鎮江之圍的目的。
秦日綱作為主帥除了對打不進去而幹焦急以外,想不出什麼更多的好辦法。他本是礦工出身沒有什麼文化,在人們的心中他就是一個猛張飛的形象,和石達開比起來他就是缺少智謀和點子。麵對錯綜複雜的戰場形勢,他往往頭腦發懵,一片空白。
前年他主持西征出現許多軍事上的失誤,嶽州失守、武漢失守、半壁山失守、田家鎮用鐵鏈鎖住六千隻民船封鎖長江水麵,結果被彭玉麟采取火攻燒掉五千多隻。曾國藩湘軍勢如破竹,秦日綱所部一瀉千裏,差一點連九江也丟了。年底的時候,石達開臨危受命主持西征來給秦日綱揩屁股。
石達開一上任就扭轉了戰場局勢,先是把曾國藩本人拖在了鄱陽湖邊,讓湘軍久攻九江不下;又讓曾國藩死守南昌,無力向外發展,撲滅了湘軍的囂張氣焰。
秦日綱借石達開之威重新在西征戰場上卷土重來,又顯示出一個猛將的威風,打敗湖廣總督楊霈所部,迫使楊霈逃往河南方向,與韋誌俊、陳玉成一道占領漢口、漢陽,幾個月後又占領武昌,秦日綱因此挽回一些麵子,掩蓋了他之前的敗績,至少得了個功過兩抵,沒有受到天京方麵的處罰。
秦日綱雖然沒有受軍事處罰,可回到天京短暫的日子裏,卻在牧馬人事件上受到奇恥大辱,由於這個事件還把陳承鎔、黃玉昆等一些高官也牽扯了進去,甚至連石達開也受到責罰。這一事件以後再詳細描敘。因此石達開、秦日綱等人還願意帶兵在外作戰,不想呆在天京城內受楊秀清的窩囊氣。
秦日綱帶兵駐紮在棲霞,離天京已經很近,他也沒有興趣回天京自己家去看看,真是有點為解鎮江之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味道。
秦日綱想出了一個裏應外合的計劃,就是選擇一個地方,城內守軍由裏向外打,城外天兵同時向裏攻,兩麵夾擊,定能打敗清軍,解鎮江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