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楊秀清把主要的兵力都用在了北伐和西征戰場上,天京城需要大批的軍隊防守,上海與南京之間的許多州縣,還掌握在清軍地方部隊和地主團練手中。對劉麗川送上的這份大禮,不是不樂意接受,而是沒有更多的兵力去配合劉麗川,幾次派出的小股部隊,都被清軍牽扯在蘇州以西,無法接近上海城,致使小刀會孤立無援。劉麗川在一次一次的失望中苦苦支撐,始終沒有見到太平軍到來。
這的確是楊秀清不夠重視,他辜負了劉麗川的一片好心和期望,致使劉麗川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沒有將上海納入太平天國版圖。上海在那時候就已經是個不小的城市,與南京相距不過幾百公裏,防禦比較薄弱。太平軍在南京存兵幾十萬,長江上也有戰船上萬隻,要拿下上海是非常容易的。可在楊秀清當政期間始終沒有把打上海當重點,這到現在仍然是個謎。
其實上海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處於長江入海處,北麵是長江三角洲,東麵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占有了它就具有海上、江麵、陸地各種優勢,大城市的人力物力,可以提供軍需和兵源。楊秀清畢竟沒讀過書,文化水平有限,忽視了這些。在楊秀清腦子裏“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的口號已根深蒂固了,出洞庭、駐嶽州、下長江,曾經占領過的武漢、九江、安慶也讓楊秀清留戀不舍。於是,建都南京後,楊秀清腦子裏隻有兩個概念:一是北伐、二是西征。
楊秀清沒有到過上海,沒有直觀印象,上海所有的一切對於楊秀清來講隻是一種傳說,所以他不重視。
向榮的江南大營作用就是:駐紮南京城外,不斷騷擾、破壞天國都城。除了江南大營,在南京周圍還有一些清王朝的地方武裝和地主團練,在其他的州縣與太平軍展開爭奪戰。清王朝失去了南京,可是江蘇省的人員配置還是補齊了的。不過所有官職前麵都加了個“署”字,就是代理的意思。
署江蘇提督福興、署江寧將軍蘇布通阿、署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加上比他們官大一級的兩江總督怡良,所有江蘇的軍政大員全部都由滿族人擔任。在對抗太平軍的最前線,鹹豐帝對漢人還是不放心,包括後麵的布政使、按察使、總兵之類也多是滿族人。鹹豐帝還是不忘祖上遺訓。
盡管楊秀清不把上海、蘇州當一回事,可清王朝卻十分害怕太平軍揮師東進,巡撫吉爾杭阿親自帶兵駐守在蘇州,隻是兵力還不到一萬,加固了那麼多城牆,修築了那麼多工事,又起什麼作用呢?如果楊秀清想要打蘇州,那一定摧枯拉朽。真是牆高萬丈隻擋不來之人。
這些江蘇的代理巡撫、提督、將軍們帶領地方武裝和地主團練,在南京城外各州縣與太平軍展開爭奪戰,也的確給太平軍製造了很多麻煩,所以這一時期在蘇、皖、鄂、贛四省,到處都是戰場,太平軍號稱一百萬,仍然感到兵力缺乏。守衛天京的二十五萬天兵,為了保住根本,不敢輕易出城。花大力氣,用大部隊死守小天堂,首領們也犯了保守主義錯誤。
綜合以上因素也就找到了,江南大營為什麼能在天京城外安營紮寨的原因。洪秀全、楊秀清格外重視天京的防守,極力保住天國根本,同樣清王朝也是如此,鹹豐帝也格外注意防守北方,保住清王朝根本。
向榮因為有一次皇上嚴厲催促他加緊攻打南京,他感到兵力不足上奏皇上,請求從江北大營那裏調一千騎兵過來攻城。鹹豐帝聽了十分憤怒:“你欲抽調我江北之兵,可先將你人頭送來京城。”
可見鹹豐帝是把守衛北京擺在第一,其次才是攻打南京。向榮經過皇上這一次辱罵,再也不敢提抽調江北兵力的事,即使自己再苦再難也硬著頭皮去打南京。反正就是騷擾破壞唄!又不強調你一定拿下南京,隻要讓鹹豐帝知道向榮不斷在攻打南京城,他就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