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幾頭,再來說說近幾年來發生在天京內外的一些事。南京為著名的古都城,早在三國時期,吳國孫權就在此建都,那時叫建業。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在此建都改名南京。朱元璋舉全國之力精心修建擴大南京城,裏城門十三、外城門十八,穿城四十裏,沿城牆四周轉一圈足有一百二十多裏。直到太平天國定都於此,南京城的城市規模基本沒有什麼變化。
名字雖然改為天京但地質地貌不可能改變。天京城西北兩麵濱臨長江,東有鍾山,南為雨花台,虎踞龍盤,地處江蘇平原,四周盡是魚米之鄉,曆來的風水先生都說這裏有帝王之氣。天國首領們最後定都於此,把這裏當做小天堂,也就是看中了這些優勢。
太平天國建都於此以後,從西南大勝關到東北觀音門江麵,到處都停泊有作戰船隻,江麵上桅杆林立,白帆點點,很是氣派。
又在北麵儀鳳門、西麵水西門外頭駐紮有陸軍部隊,以防敵人來襲。東麵派兵駐守鍾山西部,南麵紮營雨花台,在神策、太平、朝陽、正陽、通濟諸門外都有軍隊安營紮寨。軍營外挖掘有深壕大溝,溝壕中遍插竹簽;溝壕外立有木柵,柵外堆放有樹枝。又將城門砌小,小門內再用木柵做一道門,夜晚除了崗哨以外還在木門上加一把鎖,防止有人隨便出入。
其中太平門經過砌小安木柵木門後,其寬度僅容一人出入。各城門上都設有哨棚,裏麵住有眾多兵士,配有槍炮火藥各種武器,一遇緊急情況可以隨時投入戰鬥。
朝陽門正對著江南大營,與敵陣短兵相接,防禦尤其嚴密。太平軍在雞鳴山上架設望樓三座,晝夜有人在望樓上觀察東麵敵人動靜,一有情況及時拉響警報。其他兵營及街巷也有類似望樓,樓高約五丈,上為平台,放有一大鼓。夜晚在正常情況下,哨兵會按時擊鼓報三更、四更的時間,起鼓樓作用,一旦有敵人來犯,又起報警作用。
白天如果發現敵人來攻,即以吹響號角報警,再以舉旗表明敵人來自何方,旗以顏色區分方向:舉青旗為東;舉紅旗為南;舉白旗為西;舉黑旗為北。有一個樓發現敵情首先吹號舉旗,那麼其他的望樓也會吹號報警,舉同樣顏色的旗幟,表明敵人來的方向,將信息一直傳到守城主帥那裏。各營將領則跑到主帥那裏聽候指令,然後如何帶兵。
夜晚發現敵情吹號報警與白天一樣,隻是以燈光顏色表明敵人來自何方,區分東西南北與白天旗幟顏色相同。想得如此周到,守城將領們也確實動了一番腦筋。
但是總攬軍政大權的楊秀清卻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不知為什麼附近的上海、蘇州不打;天京城邊的江南大營不殲滅。從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之日起,向榮率幾萬人駐紮在孝陵衛一線,經常騷擾城內天軍,時不時還主動進攻,搶占去太平軍一些地盤。
駐紮在天京城內的太平軍人數就有二十多萬,還派出精銳部隊北伐和西征,可楊秀清當政時就是不願意打上海、打蘇州,就是眼皮子底下的江南大營也任由其胡作非為。說到底就是楊秀清麻痹輕敵,把上海、蘇州、江南大營都不放在眼裏,不願意浪費他的精力。定都南京僅一個多月,楊秀清就派出林、李、吉三丞相率精銳部隊北伐,企圖一舉拿下北京,統一全國,而置眼前的敵人於不顧。
楊秀清的這種麻痹輕敵,給他帶來了很多的後患。向榮所率領的江南大營人數雖不多,但膽子夠大,老是在天京城邊糾纏不清,采用武力攻打、間諜暗殺等種種手段,給天京城製造了很多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