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後來也率水師向湖口發動過幾次進攻,同樣互有傷亡沒有能打下湖口。湘軍進入江西以後,戰事很不順利,分別幾次攻打九江、湖口、梅家洲都以失敗告終,共陣亡參將、都司、營官多名,死傷兵勇超過一千。進入一八五五年,湘軍就進入了一個不勝的怪圈。
湘軍練成後本以玩命不怕死而著名,但他們在湖口見證了太平軍更不怕死的一麵。石達開到湖口督師以後,用杉木建造了一條長數十丈的大木排,用鐵鏈拉緊固定,橫擋在鄱陽湖入長江的瓶頸湖口,以阻隔湘軍水師來往於江湖之間,把湘軍水師分割為江湖兩地,讓湘軍調動不靈。
大木排猶如一個固定的陣地,上麵架有幾門大炮,備有火藥庫,設有一個高達丈餘的望樓,哨兵日夜輪換,隨時報告江湖兩邊的敵情,且又有水師陸軍配合,湘軍數次攻打均以敗退而回。這個大木排無疑大大影響了湘軍的軍事行動,讓曾國藩大為惱火。
曾國藩又為此召開了軍事會議,他總結上幾次攻打失敗的教訓:“大木排用鐵鏈固定,有大炮轟我水師,又有其他賊軍保護,我們很難摧毀它。但它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大木排上有一個火藥庫。我水師若能用大炮擊中這個火藥庫,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八五五年一月二十三日,彭玉麟、肖捷三帶水師用大炮轟擊大木排,其中有一發炮彈果然打中火藥庫。當即響如巨雷,火星四射,望樓、炮座凡是有木質的地方都被引燃,烈焰騰騰,無法撲救,江湖兩麵均有敵船來攻,望樓上的天兵仍然在火光中堅持開炮,還擊湘軍水師並給敵人造成傷亡。直到大火燒斷木柱,望樓倒塌,開炮兵士才跳入火中自焚而死。
這種飽受烈火燒烤,仍然堅持戰鬥,最後視死如歸的大無畏場景,恰恰被許多湘軍官兵親眼目睹,一向標榜自己不怕傷亡的湘軍官兵,看到對方如此英勇,真是自愧不如。這一仗湘軍僅僅是燒毀了敵人的大望樓和炮座架,大木排整體泡在水中,並沒有被燒毀。
這隻是其中的一個戰例,表明湘軍為什麼戰事不順的原因。石達開為了阻斷湘軍在長江與鄱陽湖之間的來往,又在瓶頸處堆石沉船,僅在西麵挨近梅家洲處留一航道,再用竹篾纜繩橫拉把關。自己人通過放下纜繩,湘軍來時又拉起纜繩。
同時石達開模仿湘軍戰船的模式,在安徽、江西趕製了幾十艘戰船,炮火有所增強。他的那種麻雀戰、驚心戰也還在繼續。時不時派出幾十艘小船順流而下,夜襲彭玉麟水師,攪得他們吃不好、睡不好、休息不好,有效地消耗敵人精力,使他們始終處在一種草木皆兵,精神緊張的狀態。
水麵作戰總體湘軍損失多於天兵,太平軍已漸漸奪回水師優勢。這對於曾國藩是個不祥之兆,湘潭、田家鎮大捷主要歸功於水師火攻,現在水師總是吃敗仗,湘軍就好比飛鳥折斷了一個翅膀,他們在鄱陽湖的上空還能飛多高呢?曾國藩明知打不贏也不願意撤退,他一再告誡部下堅持忍耐,他大概還說了一句堅持就是勝利之類的話。
在鄱陽湖這個大賭桌上,曾國藩的手性始終不見好轉,水師吃敗仗的記錄還在繼續。一八五五年一月二十九日,水師營官肖捷三、段瑩器、孫昌國等率大小戰船一百幾十條,配合陸軍進攻梅家洲。那天又刮起西南風,湘軍由上遊而下,順風發射火箭,燒毀太平軍船隻幾十艘。
肖捷三得意忘形,沒有考慮退路,指揮船隊深入到鄱陽湖區,企圖擴大勝利。
石達開見湘軍水師輕敵,決定來一個各個擊破。命令部隊迅速堵上湘軍剛剛攻破的缺口,搭浮橋兩座封鎖湖麵,不讓肖捷三水師退入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