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錫琨看著這繚繞而上的餘煙,望著死難弟兄的屍體,聽著傷者疼痛難忍的嚎叫,萬分難過,他流著熱淚道:“都怨我啊!都怨我啊!”他拔出長劍,羞愧道:“身為主將指揮失當,致使大軍慘遭火災,我還有何臉麵立於軍前?”
朱錫琨說著揮劍就要自刎,許宗揚一把拉住他,道:“丞相切莫輕生。軍中不慎失火非丞相之過,如今尚存六、七千兵士,請丞相振作起來,安排好下一步行動。”
此時天色微明,殘破之軍不宜滯留在此。朱錫琨頓感責任重大不可輕生。他猛然將劍往鞘中一推,咬著牙道:“殿前左七指揮許宗揚、炎四總製林紹璋,你二位帶一千人護送傷員轉回天京,速行治療。我還得遵照軍師命令,繼續去增援北伐。”
許宗揚、林紹璋遵命而去。朱錫琨則率數千人繼續趕往北伐軍中。
林鳳祥知有援軍趕來,故在臨淮關等待半月。朱錫琨率數千人趕到,訴說失火一事,林鳳祥等人甚為惋惜。幸而沿途百姓紛紛加入北伐軍,此時北伐兵力已達五萬。
林鳳祥率一萬餘人由正麵進攻;李開芳率一萬餘人在左;吉文元、朱錫琨率一萬餘人在右,包抄鳳陽縣城。
鳳陽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這裏長期流傳著這麼一首民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可見當地百姓仍然很貧苦。
北伐軍圍攻鳳陽又得民眾支持,順利占領縣城。清知府裕恭、知縣黃元吉逃之夭夭。
此時安徽境內清軍很少。新任巡撫李嘉端幾天前才抵省會廬州;工部侍郎呂賢基駐紮在宿州初辦團練尚無成效;兵部侍郎周天爵帶兵不足一千往來皖北,力量極為薄弱。
而安徽西北一帶撚黨紛紛四起,積極響應太平軍北伐。撚黨首領陳學曾、紀黑壯集結撚軍四千餘人,以阜陽、蒙城、亳州三縣交界處王市集為基地扯旗造反;河南商丘、淮陽、潢川等處撚黨同時發難;山東兗州、臨沂、菏澤地區也出現了一些農民起義軍,用實際行動迎接北伐軍。
正是在這種有利形勢下,北伐軍從安徽北上,有目的地選擇路線,一路進軍順利發展迅速,打下鳳陽後未作停留,往西北麵渡過淮河,占領懷遠補充軍需。接著順渦河攻克蒙城、亳州,斬知縣宋維屏、殺知州孫椿。附近撚黨紛紛來投,北伐軍又添兵馬隨之出安徽、入河南,準備搶渡黃河。
北伐軍由亳州筆直北上,開向河南歸德府(今商丘市),河南新任巡撫陸應榖派副將錫普常阿率兩千人設阻於豫皖交界地升家樓,陸應榖親率三千餘人防守在歸德府城外宋家集。
北伐軍迅猛而來勢不可擋,先後擊潰清兵幾道防線。陸應榖無非是盡個人事,見敵我兵力懸殊事不可為,便連夜逃走。巡撫先溜,手下兵勇如鳥獸散,北伐軍順利進兵歸德府城下。
清參將範正倫、商丘知縣錢文偉率官兵三千人防守歸德府。他們在城牆上架了很多鐵炮,準備了大量火藥,企圖阻擊北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