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怒道:“七橋甕、鍾山丟了也罷,為何還讓向妖頭迫近通濟、朝陽兩門,使京城直接感受威脅。你知罪麼?”
楊秀清橫眉鼓眼,滿臉殺氣,每一句話都毫不留情,毫不含糊。韋昌輝無地自容,汗流滿麵,服服帖帖,連忙跪地求饒道:“四兄高抬貴手,恕小弟帶兵無能。望四兄姑念弟兄之情饒了小弟吧!”
楊秀清怒氣衝衝踱了幾步,見韋昌輝一副可憐相,心自軟了三分,他歎了一口氣道:“好在達胞一去力挽狂瀾,沒有造成更大惡果。你起來坐下說話吧。”
韋昌輝這才顫顫巍巍地坐到椅子上,恭恭敬敬道:“謝四兄賜坐。”
楊秀清耍著威風道:“你身為守城主將,應懂得如何用兵,沙子崗、孝陵衛乃是東麵重要屏障,你起初不派重兵把守,讓向妖頭紮下大營。地震過後軍心混亂,你毫無主見束手無策,連接丟失七橋甕、鍾山一帶陣地。讓向妖頭直打到城下來。你應當還多學點用兵之道啊!”
韋昌輝顯得十分馴服,有些肉麻地獻媚道:“小弟肚腸嫩,非四兄教導,幾不知此。”
楊秀清對韋昌輝的溫順感到滿意,他出人意料的突然宣布:“天京城防由達胞負責。正胞你則代理整個軍務,一切戰況回稟由你過目。”
戰敗反而得到重用,韋昌輝自己也感到意外。
石達開雖采取措施穩定了軍心,但地震過後向榮所散布的那種“天人感應說”還久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情緒。城內很多居民紛紛出城逃難。地震留下的陰影應盡快消除。
天王洪秀全一直重視意識形態工作,為安定軍民情緒,他寫了一首七律詩,題為《地震詔》與“天人感應說”針鋒相對,其詔曰:萬樣魂爺六日造,同時今日好誅妖。地轉實為新地兆,天旋永立新天朝。軍行速追誥放膽,京守嚴巡滅叛逃。一統江山圖已到,胞們寬草樂逍遙。
洪秀全這一地震詔很快一傳十、十傳百。詩中前麵把地震說成是開辟新朝的征兆,鼓勵人們放膽殺妖,具有積極意義。後一句說:“一統江山圖已到,胞們寬草樂逍遙。”卻透露了最高首領們的麻痹輕敵思想。
僅僅占據了一個南京,怎麼能說是一統江山圖已到呢?遠的不說,眼皮子低下向榮率江南大營,從未停止過進攻騷擾;長江以北另一個欽差大臣琦善統清兵一萬,幕僚有直隸總督陳金綬、學士勝保、幫辦軍務雷以諴等,駐紮在揚州城外帽兒墩、雷塘集等地號稱江北大營,與江南大營隔江而望,遙相呼應。
清軍南北兩大營之所以能在南京近郊建立起來,完全是鑽了天國首領們麻痹輕敵的空子。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等驍勇戰將帶百戰之師離開南京,繼續東下迅速占領鎮江和揚州。天國首領們被勝利衝昏頭腦,忽視眼前危機,在江南各省仍然控製在清政府手中的不利情況下,沒有意識到鞏固江南半壁江山是當務之急。就在林鳳祥屯兵揚州、李開芳駐軍鎮江派人回天京請示下一步軍事行動時,楊秀清正部署北伐和西征。這支精銳之師本可以用在江南戰場,肅清江南之敵。可楊秀清急於搗毀妖穴,即刻命令林鳳祥、李開芳、羅大綱率部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