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武昌城洪秀全下令進軍 湘鄉縣曾國藩奉命招兵4(1 / 1)

羅大綱心情沉重道:“好吧,心去人難留,你走吧我不再留你了,隻請你善自保重、好自為之,給天地會爭氣。”

蘇三娘因為自己的意見沒被采納便負氣走了。離開武漢後她銷聲匿跡,去向不明。

羅大綱自投奔太平軍後忠心耿耿,始終如一,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是一由天地會首領變為天軍驍勇戰將的典範。

羅大綱原在廣西潯江上就熟悉各種水戰。此次接受水師先鋒官之任,略加訓練便掌握了要領,令首領們滿意。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為長江中遊水陸交通樞紐,號稱“九省通衢”,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正因為這些交通便易,造成武漢無所屏障易攻難守。古代沒有哪一個朝代在這裏建都,太平軍內部也沒有誰主張建都武漢。取南京目標一確定,上下忙碌著準備東下。

武昌閱馬場成了最熱鬧之地,每天都有很多老百姓到這裏來聽演講。演講者都是天國中能說會道的官員,他們用激昂的表情、生動的語言吸引著民間各界人士。

武漢城內,太平軍早已四處張貼《奉天討胡檄》《奉天誅妖檄》《誥四方人民諭》,其‘鏟除胡虜、恢複漢室,’‘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宗旨已深入人心。

各種宣傳取得良好效果,城內男子十之八九、城內女子十之五六參加了太平軍。附近州縣也成群結隊走來大批農民要求入伍。太平軍人數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一八五三年二月九日是一個早春豔陽天,武昌閱馬場寬闊的場地上,隊伍整齊,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熱鬧非凡。太平軍將要在這裏鳴炮誓師,舉行東進儀式。

東王楊秀清主持東進儀式。他從容走上高台,用雙手做了個安靜下來的手勢,廣場上立即雅雀無聲,楊秀清此刻頭戴黃頭巾,身披長披風,並無什麼顯示高貴的標誌,可千百萬軍民對他肅然起敬。經過多次戰爭實踐,人們佩服楊秀清的軍事才能,願意聽從他的任何指揮。誰都知道太平軍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都離不開東王軍師楊秀清用兵有方,人們敬仰這個軍事天才。

楊秀清現年才三十三歲,風華正茂,神采奕奕,身強體壯,精力充沛。他閃動犀利的雙眼,見亂哄哄的人群一下顯得安靜,他亮開嗓門大聲道:“天軍東進儀式現在開始,鳴炮奏樂。”

台下立即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千萬軍民盡情歡呼,吼聲如雷。熱鬧了好一陣,楊秀清才做了個手勢,人們又從發狂中安靜下來。

楊秀清用洪亮的嗓音道:“各位兄弟姐妹們,下麵恭請天王親授口諭。”

台下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當洪秀全昂首挺胸走上台來時,四周發出陣陣歡呼聲:“天王萬歲!天王萬歲!”這聲音直上九霄、響徹雲天。

洪秀全站在閱馬場的高台上,眼望麵前那數不清的崇拜者,心中自然有一種愜意的自豪感。他激動地掃視著狂熱的人們,頻頻向左右揮手致意,喜悅之情難以抑製,臉上始終帶著笑容,他讓人們盡情地歡呼、盡情地鼓掌,直等大家聲嘶力竭以後,他才以高昂的聲調開始了演說:“天父上帝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他保佑我們逢凶化吉、以弱勝強。誰敢阻攔我們必將自取滅亡。上帝之子是不可戰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