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武昌城洪秀全下令進軍 湘鄉縣曾國藩奉命招兵2(1 / 1)

楊秀清沉吟片刻道:“我本意也是東取金陵,可天王卻說河南乃中州之地足備穩險,攻可進搗直隸打北京;退可守中國腹地。天王之言我不能不加以考慮。”

蔣太公又勸道:“河南雖是中州之地,其實足備穩險不及江南。請東王三思。”

此刻,楊秀清最相信的兩個謀士李壽春、侯謙芳也前來為蔣太公幫腔。

李壽春道:“東王,河南萬萬去不得。那一片係北方習俗,我軍盡是南方人去了必水土不服。你還記得《三國》中的一段故事麼?曹孟德率幾十萬大軍氣勢洶洶殺向東吳,無奈被隔在長江以北。曹軍中多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很多人染上了瘟病削弱了戰鬥力,結果被周瑜用火攻打敗。同樣的道理如果南方人到了北方,勢必也帶來一些飲食起居的問題。僅這一點還是東取金陵為好。”

侯謙芳也道:“東王,江浙一帶富饒豐裕足可取為根本。建都金陵然後再分兵出擊收複四方,滅了妖朝便可天下大定了。”

李壽春又道:“卑職聽說長江下遊一帶清妖兵力薄弱,而河南境內以琦善老妖為欽差大臣,除了本地妖兵還新增了十萬滿洲軍隊、數千黑龍江騎兵。我軍北上未必能穩*勝券?倒不如借長江之便發萬艘船隻,水陸並進一舉占領南京。”

幾位謀士說得頭頭是道句句有理,楊秀清堅定了東取江浙、建都金陵的立場。他笑了笑道:“謝謝諸位獻計,我定要說服天王放棄北上主張,同意揮師東進。”

楊秀清知道天王性情剛毅,決定了的事很難改變過來,眼下就是要在商議之時,說服天王回心轉意。

幸好翼王石達開也是一個主張東進的堅定者。金田團營時他就叫會眾高喊:“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現在屯軍武漢有萬艘船隻,居長江之便,打南京一切條件成熟。石達開更是摩拳擦掌力主東進,比楊秀清更堅定。

隻有北王韋昌輝毫無主見模棱兩可,好似牆頭草風吹兩邊倒。楊秀清於是先去爭取韋昌輝站到自己這邊來。

韋昌輝本來就有幾分畏懼楊秀清,見他東進態度鮮明,又聽他重複了幾個謀士的話。韋昌輝一懾於楊秀清權威,二考慮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如果到了河南連大米飯都吃不上,那豈不是活受罪?如果到了北方真是水土不服,那豈不是自找苦吃?韋昌輝隨之也主張東進了。

自南王馮雲山、西王肖朝貴犧牲以後,天國內最有發言權的就這幾個人了。楊秀清邀集韋昌輝、石達開麵見天王,共同表達東進的意見。洪秀全見諸王異口同聲要求建都金陵,又聽他們講了很多東進的好處,隨之放棄了自己北上河南的主張。

首領們意見得到統一,東取江浙建都金陵的目標已經確定。將士們開始修整船隻厲兵秣馬,作好東進的準備工作。殿左一指揮羅大綱沒有因為自己的北上意見被否定而鬧情緒,他以大局為重,仍然指揮部下做好一切東進準備,顯示出他團結一心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