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過後春風開始吹拂大地,枯萎在冰雪嚴寒中的花草樹木漸漸露出生機。
天國屯軍武漢的消息像春風一樣傳遍大江南北。勞苦大眾奔走相告,互致祝賀,盼望著早日見到天軍。
幾十萬大軍聚結在中國中部,何去何從關係著中華民族的榮辱沉浮。如此事關重大洪秀全不敢等閑視之,他多次召集帶兵將領,聽取各方見解,然後形成自己的意念。
過去拜上帝會內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金田起義出大湟,為的要收羅大綱。”可見當時活躍在潯江一帶的天地會首領羅大綱早已是威名赫赫。洪秀全一向欽佩羅大綱的才幹,他在天軍以後揮師何方的問題上,有點偏向於羅大綱北上河南,建都中原的意見。
此次在武漢原先和羅大綱一起參加太平軍的原天地會女首領蘇三娘,雖然官職僅為女營總製,但當洪秀全召見她聽取意見時,蘇三娘毫不含糊地說道:“萬歲,現在時機大好,天軍聲勢浩大,如立即北上,經襄樊直取中原,站穩腳跟攻可進搗直隸拿下北京;退可守中國腹地設天朝於汴京、洛陽,以中原為根本再向各地發展,不愁清妖不滅、天國不成也!”
蘇三娘年約三十美麗依舊,口齒伶俐,給洪秀全留下好印象,況且這一番話正說到洪秀全心坎上。他點點頭道:“蘇總製言之有理,北上要比東進更容易發展,朕也有北上之意。但東王軍師一直偏向於東取江浙建都金陵,朕要和他商議一下再作決斷。”
趁楊秀清麵奏軍務之機,洪秀全表明了揮師北上的想法。對於天王的意見,楊秀清不得不認真考慮。他一直是偏向於東取江浙建都金陵的。聽了天王所說北上河南的好處後,楊秀清開始猶豫不決起來,究竟是北上還是東進呢?掌握軍政大權的楊秀清一時拿不定主意。石達開原先訓練軍隊時,就喊出了:“一打南京,二打北京,牛骨亂盡,豆豉發瘟”的響亮口號,多數將領心中都有一個打南京的目標。現在天王突然主張由襄樊北上河南並講了種種理由,使楊秀清出現了左右搖擺的現象。他一改初衷,放風說天軍將北上河南。
北上河南的風聲一出,這下可急壞了道州老水手蔣太公。他在湖南時曾得到過楊秀清重用,由嶽州到武漢他又一直駕駛楊秀清坐船,所以很有發表見解的膽量和資格。蔣太公仔細分析了目前的軍事形勢和東進與北上之間的利弊,他執意覺得北上不如東進。在這何去何從維係天國大業的關鍵時刻,一向自比‘薑太公’的蔣太公更不甘沉默,要談談自己的見解了。他麵見東王楊秀清勸道:“東王,河南地麵幹涸、江河稀少、不利航行,且又多是旱田,光種小麥缺乏大米,敵困不能解救。今已得武漢有長江之便,又有舟船萬隻,正可因勢利導東下金陵。又何必棄優就劣北上河南?南京乃帝王之家,城高池深周圍物產豐富才是建都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