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盡最大努力調兵遣將,也隻能是消極防禦,無法對太平軍發起有效進攻。新任欽差大臣向榮還是想采取老辦法,對武漢切斷交通形成圍困。
然而,太平軍已今非昔比,龐大水師控製江麵、武漢三鎮互為接濟,陸路大軍四處出擊,僅攻打武昌縣和黃州府兩戰就繳獲糧食物資甚多,運進武漢可供軍需。盡管清軍四麵駐紮,也隻能是圍而不困。
打又打不贏、困又困不死,向榮實在是無可奈何。他就任欽差大臣以後沒有半點歡喜之情。他知道此時此地,皇上突然對自己如此賞識將意味著什麼。他這個欽差大臣專門負責進攻,可是他手下不過幾萬人,怎麼去攻擊比自己強十倍的敵手?隻不過多了個‘向妖頭’的外號。
向榮不愧是戎馬幾十年的猛將,雖然大敵當前朝不保夕,但他仍然鎮定自若,給部將們鼓動打氣道:“力挽狂瀾方顯英雄本色!各位切莫灰心喪氣。長毛發匪雖占據武漢猖獗一時,但終歸是一群烏合之眾,依情而論最終是兔子尾巴長不了。廣西巡撫勞崇光已奉旨查找偽東王軍師祖墳,一旦找到毀屍滅祖壓掉邪氣,發匪就會倒黴了。”
清軍帶兵大員已無法硬攻取勝,隻把希望寄托在天軍內部的自然崩潰上。向榮這些話本來是安慰部下的,以後卻得到了應驗。
洪秀全一當上天王便漸漸變成昏君,馮雲山生前最擔心的就是他要美人不要江山。洪秀全卻自甘墮落。他真以為有上帝保佑,洪氏江山自有人打、自有人保,因此他自己可以抓緊時間享受玩樂。
唯一能說服天王的楊秀清,為了個人目的有意讓洪秀全沉迷下去,自己好進一步掌握軍政大權,為爭奪最高權力打下基礎。正因為這些因素洪秀全才隱身而居耽於享樂。
此時太平天國設臨時天朝於武昌撫署內,占有了武漢三鎮衣食住行都不愁。廣大民眾望風來歸,兵源不斷擴大,各種人才俱全形勢一片大好。
眼看春節來臨,喜悅之中洪秀全想到了知心人蒙得恩。說實在的,金田起義前夕要不是蒙得恩帶兵相救,洪秀全怎麼能從平南花州山順利回到金田以最高首領身份出現在起義誓師大會上?永安封王洪秀全退居閑散,要不是蒙得恩知心貼己,洪秀全又怎麼會得到那麼多新歡?人生在世就要講究信義,蒙得恩那麼知己,洪秀全又怎麼忍心看他削職為卒、淪為夥夫?他一定要在春節前讓蒙得恩官複原職,了結一樁心事歡歡喜喜過新年。
當洪秀全再次提出這個問題時,楊秀清沒有搪塞,很快讓蒙得恩官複原職,重新擔任殿右二指揮,回到天王身邊聽候調遣。
蒙得恩的複出使洪秀全欣喜十分。為歡迎知心人回到身邊,洪秀全在撫署內設宴款待專設酒席。二人手挽手入座,邊吃邊互吐就別後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