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跑了多少路程,似乎走了很遠,嚴冬之夜,天色越來越黑。轎夫們高一腳、低一腳實在跑不動了。姚瑩也顛簸得腰酸背痛。他們已經來到一座大石橋上,橋下早已沒有流水,地麵變得幹枯。姚瑩見前麵黑咕隆咚,凶多吉少,不想再往前行。於是,就在這大石橋下,縮著一團,蹲伏過夜,不曾入睡。冬夜寒風吹來,一個個凍的上牙打下牙,可有什麼辦法呢?性命要緊啊!
惶恐不安,忍凍受寒地蹲伏了一夜,好不容易熬到次日天亮。姚瑩正準備走到橋麵上舒展一下身子。突然,西北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姚瑩嚇得縮進石橋下,不敢露頭。
很快,馬蹄聲由遠而近過了石橋,副使悄悄探頭一看:嘿!原來是張國梁率領的清軍騎兵。副使高興得跳出石橋,放聲大喊道:“張都司,快來救救按察使。”
張國梁率眾調轉馬頭,走回來問:“怎麼回事?你們如何躲在這裏?”
姚瑩聽說是自己的人馬,才放心地走了出來。他久久地咳嗽了一陣,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張都司,你跑到何處去了?昨日一夜,可把老朽我害苦了!”
張國梁又問一句:“您怎麼躲在這橋下?”
姚瑩答:“昨日你走之後,老朽派人外出偵察,以防黃滿股匪殺來。傍晚時分,副使由西北麵回來,說二十裏外中良村,有幾百騎馬人好像發匪模樣,正向新圩村開來,老朽便連夜在這石橋下躲避呀!”
張國梁聽完,不由哈哈大笑,道:“大人,中良村騎馬人哪是什麼股匪?那是鄉勇們聽說黃滿竄出,便集合起來配合我部剿匪。經昨晚半夜激戰,已將股匪全殲。黃滿人頭在此也!”
張國梁說著,拍拍係在馬尾上的一個黑包袱,亮出實物,一夥膽小鬼這才舒了一口氣。
姚瑩羞慚滿麵,躲進轎子內又止不住一個勁地咳嗽。副使與張國梁客套幾句,便匆匆帶上這夥膽小鬼回新圩村而去。
姚瑩回至帳中,一則由於驚嚇過夜,二則因為年老受寒,竟得了大病,連日臥床不起,險些丟掉老命。
向榮新近規定無論誰斬獻“發匪”首級一顆,賞銀五十兩。張國梁拿出黃滿人頭,得賞銀一百兩,其部下也各有獎賞。
在戰火不斷的日子裏,太平軍迎來了起義建國一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天王洪秀全三十九歲生日。盡管清兵四麵包圍,天國軍民還是在陣地內大搞慶祝活動。這一天,太陽冉冉從東方升起,明媚的光輝灑向大地。永安城樓上各色彩旗迎風招展,人們燃放鞭炮,敲鑼打鼓,歡慶節日。戲班子整日演唱,無論軍民隨到隨看,分文不取。
前沿陣地也全無一點戰爭氣氛。將士們拿刀槍當板凳坐,看能歌善舞的姊妹們表演,鑼鼓聲、歡笑聲一直傳到清軍住地。
向榮步步緊*,是想叫發匪日子難過,誰知現在短兵相接,發匪竟毫無顧忌,還在什麼“建國周年日”大肆鳴炮作樂,載歌載舞,的的確確氣煞向榮也。
向榮命令前線各位總兵道:“龜兒子的,這豈非絕妙諷刺麼?格老子要狠狠打,看他們還能唱歌跳舞,敲鑼打鼓不?”
清軍同時從二祿口、二嶺口、龍眼塘發起攻擊,炮聲隆隆,彈子橫飛,硝煙彌漫,自有前線部隊抵擋,城內軍民繼續唱歌跳舞,鑼鼓敲得更歡。戰士們還幽默地說道:“聽啦!清妖嫌咱們不夠熱鬧,還特意給咱們鳴炮奏樂來了。”
一陣炮轟之回,太平軍陣地鑼鼓更響,歡聲更大。清軍官兵聽了實在覺得刺耳可惡。
河北鎮總兵董光甲實在受不了這種羞辱,他揮動戰刀,督兩千多兵勇衝過來。太平軍西炮台看準時機,一陣猛轟,清軍死傷大片,隨之敗退而去。
此後,南北兩路清軍與太平軍在永安外圍進行了大小數十次戰鬥,互有傷亡,勝負難分。太平軍無法再擴大地盤,清軍也休想越過太平軍的防線。
清軍步步緊*,四麵圍困,的確給太平軍造成很大威脅。永安內外,太平軍占地方圓不足百裏,兩萬名將士,再加上本地百姓,每日需要大量糧食、食鹽、蔬菜,其中特別是食鹽越來越緊張,永安州不出產鹽,和平時期完全靠外地運來。太平軍占領永安後,清軍堵塞了全部交通要道,外界根本無法運進物資。食鹽天天隻有消耗的而沒有補充的,翻過年後,太平軍漸漸隻有淡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