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早,隻見昨日那個禁子拿著一麵牌,把王秀才拉了上去,說是聽審。王秀才到得堂上,天津縣審了一遍口供,王秀才縷述前情,天津縣究竟還明白些,覺得弄錯了,吩咐開了鐐銬,改押在班房裏。雖說是一堆稻草幾塊鬆板,較昨天在監裏的樣子,已是天懸地隔了,王秀才在班房裏押了多日,幸虧一位同窗的,在北洋武備學堂裏教習⑦,知道了這件事,詳詳細細寫了一封信給天津縣,說王秀才不過是一個狂生,生平並無劣跡,不可偏聽一麵之詞,陷人入罪名等話,天津縣才把他取保釋放了。王秀才回到家裏,恨極了,剪了辮子改了裝,把家裏的東西變賣了個幹淨,把老婆送回娘家,他便出洋留學去了。臨行的時候說:“我要死也死在外國了,不情願再住這種有天無日頭的世界了。”這句雖是憤激之談,然而也是現在的實情。
再說王秀才上了輪船,到得上海,打聽到日本的船是禮拜日開,先去買了票子,在三菱公司碼頭上候著。等到下午船便開了。這船名喚神戶丸,船上的搭客有個五六百人,倒是中國人居其大半。王秀才看看沿路的風景,倒不寂寞。有天在甲板上,銜著煙鬥在那裏散步。一個也是改了裝的中國人,臉上很有一種嚴肅之氣站在那裏,一會望望海水,一會望望太陽,出了神了。王秀才走到他麵前,皮鞋橐橐⑧方把他驚覺,回過臉來看見也是中國人新改裝,便點了點頭,招呼了一招呼。二人動問名姓,王秀才方曉得那人姓辛叫國明,是直隸人。二人敘起來,正是同鄉,不覺更加親熱了。王秀才問他往日本去幹什麼?他說:“我本是直隸警察局的局長,現在要到日本去調查警務。”辛國明也回問了王秀才幾句,王秀才一一告訴了他,說自己如何在家安分守己,如何被人誣告是革命黨,陷在監裏如何的苦楚,現在冤枉已明,因為恨極了,所以破釜沉舟,到日本去留學。辛國明歎息了一會,方說:“中國黑暗到了極點,外國監獄製度,他們是不曾夢見過的。”王秀才聽見辛國明說外國監獄製度,便要請教。辛國明慢慢地說出一番話來。
①箬(yuò)帽———箬竹葉用作的防雨帽。箬竹葉片甚大,質薄,長大45厘米以上,寬可逾10厘米,長江流域特產。
②斫———本義為大鋤。引申為砍、斬。杜甫《短歌行贈王郎司直》:“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
③馬快———騎馬的捕快,舊時官署中的公差,協管緝捕盜賊。《稱謂錄》卷二十六:“馬快,步快,《賦役全書》各府縣均有此名目。”
④火簽———舊時官府交給差役拘捕犯人的憑證。
⑤吳道子———唐代畫家。其藝術風格、對後代影響很大。蘇軾曾言:“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
⑥禁子———看守犯人的獄卒。
⑦教習———學官名。明代選進士入翰林院學習,稱庶吉士,命學士一人(後改為禮、吏兩部侍郎二人)任教,稱為教習。清末興辦學堂,其教師亦沿稱教習。
⑧橐橐(tuó)———象聲詞。宋代朱熹集傳:“橐橐,杵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