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姑娘出嫁前,要舉行“摘他哈“儀式,巫師將祖宗龕上的媽媽口袋中的索線取出,一頭拴在祖宗架的斜柱子上,一頭扯到屋外的柳枝上,出嫁姑娘向祖先和柳枝叩頭,再向祖先和柳枝敬酒。
請求祖先神保佑出嫁姑娘,生活富足,家庭和順,子孫滿堂。
隨著明代女真人在遼寧東地區的發展,人間出現了統一的趨勢各部大汗應運而生。
相應地,他們神界中神祇的地位次也發生了變化,阿布卡恩都裏一躍成為了主宰一切的至上神。
他不僅是諸神的領袖,而且也是主宰人間一切事寓,從個人的命運到帝數由天命而定,從而形成穩固的天命觀。
1644年清軍入主中原,但仍認為東北是其“龍興之地”,是其根據地,入關不久對東北地區施行封禁。
封禁政策的實施,突出了東北“龍興之地的地位,同時也強化了清代帝王紀念”龍興之地的“觀念,使後來封禪“龍興之地”為“神山”,為可順理成章的事情。
表麵上來看,為了龍興之地,大搞封禪活動,而他的背後,確有一個很大的密秘,那就是暗墓同時也在長白山深處,開始密秘的進行著。
隨著三藩之亂爆發,清朝的形勢一度十分危急。
康熙特別擔心自己的政權被推倒,同時也在為自己尋找後路,
這一刻,他自然一下子就想到了,他們起家之處長白山。
尤其是康熙156年前後,康熙深信山川之神可保太平,關內之山多已封禪,惟有“龍興之地”的長白山受到了冷落,從而認為國家動蕩,似與無封長白山有關。
另外,他為了求助於故土山神,康熙帝想到了要祭祀長白山以“答天地之庥”。
武默納一行多人於五月四日離離,二十三日至吉林地方,六月三日吉林協領薩布素為前導,水陸並進,同往長白山。
十七日抵達,十八日轉回,七月初一回到吉林,八月二十一日抵京師。
同年九月丙子,康熙帝日:
“長白山發詳重地,奇跡甚多,山靈宜加封號,康熙十六年十一月,禮部等衙門遵旨議兩覆,“長白山係本朝發詳之地,祀典宜崇,但民舍遼遠,不便建廟,其每年春秋二祭,道遠路濘或雨水阻隔,應交寧古塔官員,在烏喇地方望祭。
凡遇恩詔差京官往祭者,也如之。康熙十七年正月,強遣內大臣覺羅武默納一等侍衛對秦敕封長白山之神,祀典如五嶽。
在具體操作上他們也是按照明朝封五嶽之禮進行的:
“陳設帛一、柱香一、酒三爵、牛一、豕一、登一、籩豆一、簋各二”並沿用了明代的長白山封號。初於吉林城西南九裏溫德亨山致祭,後來改於吉林城外。
春秋仲月初旬由寧古塔將軍主祭盛京禮部遣官讀祝文讚禮。
雍正十年(1732)閏五月“禮部議覆寧古塔將軍常德奏言,‘長白山為發祥福地,神跡顯著,請於烏喇之板山(滿語名為溫德亨山)望祭處蓋造享殿以肅祀典’。應如所請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