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楔子(19) 王莽得玉璽(1 / 2)

劉邦之後,傳國璽得歸劉漢。西漢時,“傳國璽”一直存放在長樂宮內,成為皇權的象征。

公元前22年,王莽24歲入中樞開始做官,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

叔父王商上書漢成帝,願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分給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薦王莽。

王莽30歲時,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

而王莽的伯叔父王鳳、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

漢成帝(劉驁)之世,王氏為侯者九人,為大司馬者五人。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漢成帝接受了,王莽時年38歲。

王莽做了一年多的大司馬,漢成帝就病死了,太子漢哀帝劉欣即位,母親定陶丁皇後派的外戚得勢。

王莽不得不請辭下台,退居於新野(河南屬地),閉門讀書,一麵注意朝廷動態,等待機會,準備東山再起。

他的兒子王獲殺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殺償命,王莽此舉得到人們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書為他反平。

在公元前2年,王莽獲允回京居住,來年漢哀帝劉欣死,太皇太後王政君收回了傳國玉璽,召王莽複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百官奏書也由王莽處理。

此時王莽45歲,一夕之間,王莽成了國家最高行政的執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勢力,立劉箕子(即劉衎)為漢平帝。

還為漢平帝祖母馮太後及東平王昭雪,迅速果斷的行動,受到朝野上下的擁戴,為推行以後的新政奠基礎。

來年太皇太後賜給王莽為安漢公,類似周公受封的封號,王莽假意推辭再三,才接受了名號,卻把俸祿轉給二萬八千人的封賞,大家皆歌頌王莽的恩德。

此時正值公元1年。王莽48歲時立長女王嬿為漢平帝劉衎的皇後(即孝平皇後,後來改封為黃皇室主)。

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

王莽49歲時被封為宰衡,其地位在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時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增加各經博士的名額,由一人增至五人,廣建學校、宿舍,使有才幹之士紛來京師,京師頓時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漢廷儒生的擁戴。

群臣上書說,周公設禮作樂需七年,而王莽隻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錫,王莽此次卻沒謙讓。

漢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禱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卻死了。

王莽遂立孺子嬰(即劉嬰)為皇太子,隻有兩歲,太皇太後據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王莽自稱「予」。

此時王莽51歲,值公元6年,年號稱為居攝元年,次年,東郡太守翟義及槐裏人趙明、霍鴻起兵反莽,聲勢浩大,王莽遂派王邑平息,稱帝之心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