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虞夏秘辛(1 / 3)

莊彌生思索了一會,覺得這事也沒什麼好隱瞞的,就對李胖子細說了整件事的由來:

“胖子你也知道,這秦嶺大山西起於甘肅省的白石山,綿延有如蟄龍,向東直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的交界處又一分為三,其中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

“邙山雄渾逶迤,山水如龍,是古時帝王將相夢寐以求的葉落歸根地,古語有雲,“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因而在北邙山上的陵墓那真多得是“幾無臥牛之地”,也因此邙山四周從不缺少聞風而來的盜墓賊。”

“大概是在兩年前的時候,邙山一帶忽然下了一場怪雨,雨勢滂沱,大如珠玉,綿綿不絕有如黃河決堤,竟生生衝垮了好些座根基不牢的山頭,在被衝開的山頭裏麵,有一座山的山腹裏竟露出一座年代久遠得不可思議的帝陵。”

“邙山因為靠近十三朝古都洛陽,所以在邙山上埋葬的主要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說來也巧,在那陣怪雨突襲之際,有幾個長沙來的土夫子和陝西來的山泥佛正巧在山裏麵做著分金定穴的土上作業,可墓還沒尋到一個,卻先被龍王爺的大水衝斷了財路。”

“這些人雖然是土裏的鑽地龍,山中的野老虎,但遇著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帶來的泥石流以及山體塌方等問題,那也是大馬拴在門框上,有力無處使。最後被逼得急了,這夥人就躲進了一個天然形成的洞穴裏,也是那幾人命大,被山爺爺庇護著躲過一劫。”

“這進山尋陵,下地掘墓比起其他行當更講究一個順字,幾人出師未捷就差點身先死,也就熄了去摸寶貝的念頭,可誰知人不尋財財自來,在幾人出山的沿路上,竟遇到那座被大雨衝開山壁的古墓。”

“那幾人眼見天上掉餡餅,估計是覺得這要不撿恐怕真對不住老天爺的一番美意,於是就摸了進去想盜些寶貝出來,也不知這夥人在裏麵遇到了什麼,三十個人進去竟隻有一人生還,可惜的是就連唯一活著出去的那個山泥佛也是瘋了,除了隨身攜帶出來的一塊價值連城的稀世玉璧,那人就隻剩滿口的鬼啊怪啊再沒什麼有用的信息。”

“此後邙山鬼陵的消息也就不脛而走,引得無數人對它趨之若鶩,可說也奇怪,那座鬼陵卻好像長了腳自個兒跑了,任他們如何尋,卻始終不得其門而入。”

…………

洋洋灑灑地說了這麼一大堆話後,莊彌生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又道:“這接下來的情況就是兩年後,西安的頭號文物販梅花蛇似乎找到了那座鬼陵的線索,他在道上支了個鍋,眼鏡向梅花蛇推薦了我,加上我自己也想去瞧瞧那座鬼陵到底有什麼名堂,竟然能將這些老前輩全部給吃了,就去給他當了筷子,帶著當年那個活下來的山泥佛再次出發去尋找鬼陵。”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盜墓團夥基本是由掌眼、支鍋、筷子和下苦組成,其中支鍋是盜墓行裏負責召集各方嘍囉的角色,這種人必須得有錢,還能黑白通混,所有下墓需要的裝備以及打點人脈的錢都由支鍋人出,當然,最後的勝利果實也由支鍋人占大頭。

至於掌眼,得會來事,能選好既懂規矩幹活又穩妥的筷子和下苦,同時還會些分金點穴、鑒別文物真偽的本領,至於下苦,顧名思義,則是出蠻力的苦哈哈,掙不到幾個錢也最容易當替罪羊。

而筷子就相當於工程隊裏的工程師,必須得功夫了得,又懂各朝各代的墓葬形式和墓葬結構,莊彌生雖然年紀輕,但下過的墓摸過的寶不知凡幾,所以他在道上又有個外號叫金筷子,意思是有一雙專摸寶貝的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