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論曆代王朝對諸葛亮的看法(轉)(2 / 2)

3,唐昭宗封諸葛亮為武靈王,並禦賜廟堂於隆中。

宋代:

宋代既把諸葛作為忠臣來祭祀,(賜英惠廟加“仁濟”)同時仍然把諸葛作為名將來祭祀,其地位僅次於獨居首位的張良,還是和孫武、韓信、李靖等平起平坐。

《宋史》卷105《禮誌八》:宣和五年,禮部言:“武成王廟從祀······凡七十二將”於是釋奠日,以張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檔(再次申明這個分檔不是我分的,有意見找宋人去提!特別提醒不要再冤枉人家羅灌水了,灌水同學這會兒還不知道在哪個外太空漂遊呢!):

一檔:張良

二檔:管仲、孫武、樂毅、諸葛亮、李績並西向,田穰苴、範蠡、韓信、李靖、郭子儀並東向

三檔:東廡,白起、孫臏、廉頗、李牧、曹參、周勃、李廣、霍去病、鄧禹、馮異、吳漢、馬援、皇甫嵩、鄧艾、張飛、呂蒙、陸抗、杜預、陶侃、慕容恪、宇文憲、韋孝寬、楊素、賀若弼、李孝恭、蘇定方、王孝傑、李光弼,並西向;

四檔:吳起、田單、趙奢、王翦、彭越、周亞夫、衛青、趙充國、寇恂、賈複、張遼、關羽、周瑜、陸遜、羊祜、王浚、謝玄、王猛、王鎮惡、斛律光、王僧辯、於謹、吳明徹、韓擒虎、史萬歲、尉遲敬德、裴行儉、張仁但、郭元振、李晟,並東向。

值得一提的還有同時代金人的看法,金人遵唐舊製,但降低管仲和韓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諸葛亮的名將地位仍巍然不動。而且在《金史》的觀念裏麵,誰要是說出“諸葛亮不知兵”這句話,那就證明此人“好為大言”。

元代:

這個朝代武廟從祀規模大減員,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諸葛亮,他的地位還是和孫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誌五·武成王條》載:"武成王立廟於樞密院公堂之西,以孫武子、張良、管仲、樂毅、諸葛亮以下十人從祀。

2.元英宗封諸葛亮為戌烈忠武顯靈仁濟王

3.仍然非常注意諸葛亮兵法研究:北宋神宗熙寧二年十一月,講求諸葛亮八陣法,以授邊將,使之應變。詔郭逵同講求,相度地形,定為陣圖聞奏。北宋時候還有李昭、王當等專門研究武侯兵法的軍事著作。

4.元末明初《三國演義》這部偉大小說誕生了,為避免演義小說的巨大影響,故而此後的情況不列。

結論:不管有沒有《三國演義》的推廣吹噓,諸葛亮一直都是曆代民間和官方,少數民族和漢族,職業軍人和史官共同認定的名將或者軍事家,貶低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論調主要流行於現代,而且即使在現代,諸葛亮都仍然掛著“傑出軍事家”的頭銜,要麼是現代的人自認為比古人更了解古代戰爭;要麼是網絡上的廣大紙上談兵者們水平超過職業軍人和科研工作者,要麼是·········我去火星太久了,不知道地球人類都進化得完全不像祖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