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精銳部隊大觀(轉)(3 / 3)

8、虎豹騎。“仁弟純,初以儀郎參司空軍事,督虎豹騎從圍南皮”,“曹休字文烈,。。。。。常從征伐,使領虎豹騎宿衛”,“曹真字子丹。。。。。太祖壯其鷙勇,使將虎豹騎”。屢次出現“虎豹騎”,而且是曹操的“宿衛”,其統帥也都是曹氏宗族的傑出人物。那這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呢?“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百人將”做虎豹騎的小卒,這“天下驍銳”名副其實。看看他的戰績,“純麾下騎斬譚首”,短短一句話,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可你聯係《三國誌》的上下文就會明白這是多麼艱難的一仗(全文太多)。我們可以看出這支部隊的攻堅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虎豹騎在史書中極少的幾次露麵幾乎全是硬仗。“及北征三郡,純部騎獲單於蹹頓 ”——千裏奔襲,攻之能克,機動力和戰鬥力可見一斑,要知道這蹹頓可是號稱“冒頓”再世;“從征荊州,追劉備於長阪,獲其二女、輜重,收其散率。進降江陵”——可見演義中的追趕劉備那支“五千鐵騎”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騎,他們一晝夜行“三百裏”,諸葛亮說是‘強弩之末”,結果劉備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要不是關羽及時趕到,恐怕曆史就改寫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無遺,這是劉備沒有想到,而尤其令劉備感到震驚的是,他們在如此急行軍後還能有這麼強的戰鬥力,現代考古發掘出曹魏“豹騎都督印”,可見這支部隊其實就是虎豹騎;“又列鐵騎五千為十重陳,精光耀日,賊益震懼”在對西涼鐵騎的戰鬥中,虎豹騎也出戰了。因為有後麵這一句“乃縱**夾擊,大破之,斬成宜、李堪等”,這五千鐵甲就是虎豹騎,騎兵已經是難得,這樣的精銳鐵甲更是騎兵中的精英,能大破西涼鐵騎一方麵是曹軍“輕裝弓兵”頑強的拖住了敵人,為“鐵騎夾擊”爭取了時間,但根本上還是虎豹騎強大的戰鬥力決定的。在以後虎豹騎就銷聲匿跡了,估計他們是歸入了曹公(曹操破馬超後進封公爵“天子命公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近衛,精銳五營即武衛、中壘、中堅、驍騎、遊擊(許楮的虎士後來就是歸入武衛營,張合趕奔雍涼抵抗諸葛亮時,專門跑到洛陽提調南軍五營,就是因為他們是魏軍精銳)。虎豹騎這支部隊是先成立,後選帥:“太祖難其帥。純以選為督,撫循甚得人心”,在曹純死後,虎豹騎沒有了統帥,太祖曰:“純之比,何可複得!吾獨不中督邪?”遂不選。虎豹騎——三國的王牌騎兵。

此外,還有幾支部隊雖為精銳,但隻是“別部”或者是某個將領的部曲,難稱“軍”,簡單說一下。

1、“青州兵”。“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由夏侯敦統領,這支部隊成為曹操爭霸天下的基礎,後來被散編到各個部隊中,沒有形成丹陽兵那樣的係統。

2、張遼麾下“八百死士”。“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刀,先登陷陣,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憑借這八百精銳,張遼擊敗東吳大軍,威震逍遙津。

3、許褚的“虎衛”。“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

4、 典韋的“近衛甲兵”。“太祖募陷陳,韋先占,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

5、曹操破文醜的六百騎。

6、張合的“大戟士”(筆者認為其言過其實,正史中沒有記載它有多大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