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九死一生(二十)(2 / 3)

高元點了點頭,思忖片刻,又道:“可是那隋帝楊廣不僅窮兵黷武,而且心胸狹窄,一紙文書能約束他嗎?”

乙支文德微微一笑,道:“咱們當然不能光指望一紙文書,咱們還得做兩手準備。對內,厲兵秣馬,廣積糧草,積極備戰。這也是老臣提議罷兵的原因之一,咱們得保留實力,不能跟隋國對耗。”

說完乙支文德頓了一頓,然後接著道:“對外,咱們要合縱列國。突厥人與漢人是天生的死敵,打打和和,仗就沒停過,雖然曾經的大突厥現已分裂成了東西兩部,但突厥人不論婦孺,個個弓馬嫻熟,戰力不容小覷。王上可遣使與之聯盟交好,如有必要,可許以重利,讓其從北麵牽製隋國。南邊的百濟和新羅也需聯絡,兩國雖向隋國稱臣,但此戰我高麗擊退百萬隋軍,兩國定然對王上和我國心生敬畏。這時候我國若提出與兩國結下血盟,兩國想來不敢不從。結盟之後王上便可借口‘盟約’向兩國借兵借糧,兩國若是不從,王上即發兵征討。百濟和新羅兩國在國力上與我國猶如天壤之距,若沒隋國撐腰,滅之何須吹灰之力!”

隋代時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高麗(原本叫做高句麗,又叫高氏高麗)、百濟和新羅。高麗北邊與靺鞨、室韋、契丹以及隋帝國的遼郡接壤;南邊與百濟和新羅接壤。在那段時期,朝鮮半島上可以說高麗一家獨大。

高麗想要吞並百濟和新羅不是一兩天的事兒了,那兩國自知軍力國力跟高麗不是一個重量級上的,所以向隋帝國稱臣,借著這個大靠山威懾高麗。高麗之所以一直沒敢對百濟和新羅動手,就是西邊的隋帝國一直對其虎視眈眈。

“好!”,高元聞言一掃先前陰鬱之氣,開懷道:“哈哈哈,隋軍此敗,回複元氣也需不少時日。就算楊廣知道我軍要進攻百濟新羅,隋軍恐怕也無能為力。若真能將百濟新羅納入我國版圖,我高麗必將實力大增,又何懼那些漢人呢!”

高元和乙支文德君臣二人正在王帳內商討對策,就在這時有侍衛急匆匆來報:“稟報王上,平壤城留守崔成德大人求見王上,說有十萬火急的軍情要奏報王上!”

崔成德是平壤城的臨時守備官,不過他本是個文官,隻是高元率軍出擊的時候把能打的武將都帶走了,所以才留下他清理殘局。羅士信的人馬衝入平壤的時候,崔成德正在清點繳獲的銀餉錢糧,一聽說隋軍殺進來了,這文官出身的守備當時就懵了,既不戰也不撤,當然憑當時平壤城裏的情況他也根本不可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後來因為羅士信的部隊忙著收集糧草,對四散逃奔的高麗軍民視若無睹,崔成德隨著人群逃出了平壤城,再後來尋了一頭騾子,玩兒命似地跑來報信。

高元和乙支文德都對視一眼,心裏都挺納悶兒,平壤能有什麼軍情?還得崔成德親自來報信不可。

“傳。”

“是!”

不多時,崔成德哆哆嗦嗦走進打仗。高元打眼一看,好麼,崔成德這叫一個狼狽:滿臉的汙跡,官帽沒了,頭發亂蓬蓬的,官服也是又髒又破,還有一隻腳光著!

還沒等高元開口問話,崔成德就搶先撲倒在地上,邊嚎邊道:

“王上…王上…臣罪該萬死,罪該萬死啊!平壤失守…平壤被隋軍攻克了!”

…………………………………………………………………………………

此刻平壤城內當真是一片狼藉,羅士信原本打算讓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補給糧草棉衣,然後迅速撤離平壤。可惜事與願違,平壤城中的物資儲備倉庫隻有六處,其中還有三處是在高麗王宮裏麵,羅士信怕攻打王宮會遇到頑強抵抗,耽誤時間,所以並沒有讓部隊攻打王宮。這樣現有的補給點就隻剩三個,每個倉庫外都聚集了數千兵馬等著派發物資,場麵甚是混亂,進度十分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