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士信,伍雲召和江仲武三人憑著胯下寶馬和自身的勇武,沒怎麼費勁兒就衝進了平壤南城門。
高麗軍隊的主要將領都在前線,留在平壤管事兒的都是文官,城防守軍也沒幾個像樣的,這些人哪裏擋得住羅士信、伍雲召和江仲武這三人!
聚集在城外的高麗軍民眼看城門口守著三位殺神,後麵是茫茫一片的紫色騎兵團。誰也不是傻子,都明白平壤城是守不住了,進城無異於送死,此時不逃更待何時?
於是乎,羅士信憑著三個人、四杆槍,愣是將原本堵塞不堪的平壤南城門給“疏通”了!
一座十萬大軍久攻不下的平壤堅城,就這樣被羅士信的萬多騎兵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
因為高元的數萬大軍距離平壤並不遠,如果他得到羅士信攻克平壤的消息,隻需半日急行軍就能殺回來。所以大隊騎兵進城之後,羅士信下令部隊不要與高麗人糾纏,隻要他們不惹事兒,就甭搭理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補給糧草箭矢。但凡有搶奪財物奸**女者,立斬不赦,這樣的嚴令也是不想耽擱時間。
平壤城中存放糧草軍械的地方很容易找到,為了應對隋軍的大舉來攻,平壤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儲備戰略物資,糧草兵械燃料衣物應有盡有。
頭開赴高麗之前,羅士信就讓沈法興為自己的部隊準備了禦寒之物,以備不時隻需。可是現在羅士信手下還有許多不是他的本部人馬,比如沈富雄的陝州軍。天兒是越來越涼,什麼時候能回到隋境尚未可知,所以羅士信除了讓士兵補充糧草以外,還讓他們各自準備一兩件禦寒衣物。
伍雲召和雄闊海等將曾提議攻打高麗王宮,現在高麗軍隊主力都在外麵,王宮定然守備不足。端了高元的老窩,定然能夠振奮軍心。不過這個提議立刻就被羅士信給否掉了,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軍處險境,需盡快脫身,不可多生事端。即使高麗王宮毫無守備,想要蕩平也需費些工夫,何況高元的大軍隨時都可能回防,羅士信不想冒這個險。
此外還有個原因羅士信沒說,就是他不想太招惹高元。想想自從他的部隊和高麗軍隊交手以來,已經多少次壞了高元的好事,高元的二兒子也是被羅士信傷的。梁子結的已經夠深了,如今如果再蕩平了高元的王宮,那老小子不炸了鍋才怪。到時候高麗人殲滅隋軍主力無望,掉頭來把全部仇恨都放羅士信他們身上,絕對會讓羅士信吃不了兜著走。
………………………………………………………………………………….
且說高麗王高元,自從那日被羅士信虛晃一槍之後,就立刻派人發聖俞與各路勤王人馬,要他們速度趕回前線。
可那時宇文述已經在高麗追兵的前方築起了一道防線。雖然高麗軍隊氣勢正盛,不過隋軍的戰鬥力本就在高麗軍隊之上,現在主帥宇文述又在軍中親自坐鎮指揮,隋軍自然士氣大振,高麗軍隊想要攻破這道臨時防線,哪有那麼容易。高麗各支人馬兵合一處,從正麵數次進攻,折損了不少人馬,也沒能撕開宇文述的防線。
隋軍雖然是潰敗之勢,但規模卻在那擺著。乙支文德腦子清明,眼看乘勢追殺的條件已經沒了,和隋軍打消耗戰絕非明智之舉,於是這一日他向高元奏請道:
“王上,如今想要殲滅隋軍主力已是不太可能,以老臣之見,咱們不若就此罷兵吧。”
高元心裏也清楚現在的情勢,可是他實在心有不甘啊,微微躊躇,道:“愛卿,罷兵不是不可以,可是那隋帝楊廣會就此罷休嗎?咱們若不滅了他的主力,回過頭來等隋軍回複了元氣,定然還會卷土重來啊!”
“老臣倒是有個辦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高元眉頭微微一皺,道:“老愛卿,咱們君臣有什麼當講不當講的,有辦法就快說!”
“是!”,乙支文德拱了拱手,道:“老臣以為,若要避免隋軍卷土重來,王上可以向隋帝楊廣上書求和。隋軍正是潰敗之勢,如能議和,想來楊廣應該會求之不得。王上還可趁勢要求他楊廣與我國簽下文書,兩國罷兵修好,永不言兵。這樣,楊廣想要興兵複仇,他不能不顧及兩國的修好協議。就算他當真撕毀協議,強行動兵,道義上也說不過去,師出無名,怎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