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羅士信念及秦瓊對自己的“恩情”,放走瓦崗群雄,秦瓊家眷因為逃跑不便,就暫時被羅士信“扣下”。那時羅士信答應秦瓊,隻要他來接人,羅士信就放人,可讓羅士信沒想到的是,秦瓊竟然以這樣一種方式接走了家眷。
“那父王的意思是先剿平王薄殘匪還是…”
“此事容後再說吧…”,楊林幽幽一歎,道。
………………
萬裏晴空,清風怡人。
帝國即將發動一場空前的戰爭,政令軍令如雪片般發往前方大營,原本寧靜愜意的江都城因為楊廣的來臨變得熱鬧起來,即便是清晨時分,長街上也是隨處可見成隊的禁衛軍和忙忙碌碌的各級官員。
羅士信隨著楊林的來到隋煬帝在江都的行宮,這處行宮雖然沒有長安的大興宮那般大氣磅礴,不過也是雕梁畫柱,金碧輝煌,配屬上盔明甲亮的羽林衛,倒也威嚴肅穆。
此時的楊廣雖然荒淫依然,但還不算太無道。為了東征高麗,成就他千古一帝的夢想,楊廣這陣子相當的勤政,楊林和羅士信過來的時候,楊廣正在和大臣說話。行宮議事殿內聚集了三十幾號軍隊將領和五個身著文官朝服的大臣,東征大軍的高級指揮層幾乎全到了。
“微臣羅士信叩見我皇萬歲萬萬歲!”
楊林在皇帝麵前可以大大咧咧一坐,羅士信自然沒膽這樣。楊廣今天看起來心情不錯,沒等羅士信行禮完畢,就當先繞過龍桌,虛扶羅士信而其,道:
“愛卿免禮平身!我們君臣一別數月,來來來,讓寡人看看我朝的平叛小英雄有何變化!嗯,好,更壯實了…哈哈…說吧,想要寡人給你什麼賞賜!”
當初羅士信以運糧隊以少勝多全殲王薄軍萬餘騎兵,活捉匪軍副帥孟讓,靠山王早已將此事報知皇帝為羅士信請功。這次戰鬥的詳情傳到朝廷,滿朝文武都是大吃一驚,包括楊廣在內,原來所有人都以為楊林的這個小太保隻是勇武過人,沒想到那黑小子帶兵也相當有一套。對於羅士信的出色表現,朝廷中是有人歡喜有人愁,皇帝當然屬於歡喜那夥的,所以楊林為羅士信要官兒時,楊廣二話沒說就把右路先鋒的位置給了羅士信。
“哦?為朝廷平叛乃是臣分內之事,陛下無需給臣任何賞賜!”
“哈哈…居功不自傲,不錯!”,楊廣聞言一陣大笑,拍了拍羅士信的肩膀,道:“這樣,待大軍滅了高麗小國,寡人再一並賞你,到時愛卿可不許再推了!”
“還不叩謝陛下!”
楊廣話音剛落,沒等羅士信回話,楊林倒先替羅士信應下了。羅士信也不是白癡,明白楊林深意,當即叩首謝恩。
隨後,楊廣開始與眾人商討起東征事宜。大殿中不算靠山王楊林,其他就是東征大軍的最高指揮層,包括宇文述、來護兒、裴世矩、蕭琮等等全在。其實之前對於東征的各項戰略事宜早已開過無數次閉門會議了,不過那些都是“大人物”研究的事情,像羅士信這個級別的人是沒份兒參加的。今天算是東征前的最後一次閉門會議,包括兩路先鋒官、統兵大將這樣的“戰爭執行者”也都被招聽會,算是來碰個頭,然後大家便會各自奔赴自己所部,等待戰爭的開始。
今天殿中之人羅士信大都挺熟,除了一人,那就是八百年不現回身的許國公宇文述。當初的萬國朝會宇文述倒也參加了,不過那時羅士信正為楊廣充當臨時保鏢,所以隻是遠遠的見到此人,今天算是第一次近距離觀察這位當朝第一權臣。宇文述的形象與羅士信想象中的形象真是差多了,不同於宇文化及、楊素那一臉的奸相,宇文述在氣質上和楊林、伍建章這等武將更為相似。老頭子七十多歲年紀,身高足有八尺,須眉花白,膚色金黃,兩隻豹眼炯炯有神,打眼兒一看,就是一老年版的宇文成都。
羅士信雖然“有幸”參加了這樣級別的會議,但卻沒資格插嘴,隻得在那兒聽著。不過需要討論的以前也都討論完了,今天這會隻是宣布些早已決定的任命,楊廣“封”自己為東征大軍的都元帥,帶著二十萬人馬在陸路大軍後方壓陣。封宇文述為左路元帥,統兵六十萬,由陸路向平壤開進,先鋒官是越王府的楊玄感,這麼安排估計也是為了照顧楊素的情緒。右路元帥是來護兒,統兵四十萬由登州出發,走海路撲往高麗,先鋒就是羅士信自己。
按照楊廣的意思,在八月十五之前,兩路百萬大軍就都得站在高麗國土之上。兩個月內,也就是在十月十五之前,占平壤,滅高麗。新春之前,大軍班師回朝,在大興舉辦慶功宴。
散會之前,楊廣還宣布一個誘人的決定:最先攻進平壤者,平壤城中一切皆為其所有,封高麗王,世襲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