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借一首杜甫的《望嶽》來給靈山點讚,絲毫沒有不和諧之處,中國地大物博,山川河流多姿多彩,其中不乏奇山異景,但是往往被發現者少,被捧上的舞台,受世人膜拜的更少,孰不知,這隻是冰山一角,而那些未被涉足的深山險壑則隱於世外,鮮為人知。
靈山的悠久曆史和瑰麗山色絲毫不遜色於杜甫筆下泰山的雄壯,反而比泰山更多了一抹神秘色彩。
相傳女媧娘娘在補天時不慎遺落一塊五彩碧石於地界,經過上萬年的風吹雨淋,陰陽相交,神石吸收地界靈氣,竟完美地融入了地麵,化成了綿延的山川,磨平了棱角,長滿了綠植,逐漸演變化今日的靈山。
靈山的出身如此不凡,後天的別具一格也顯露無疑,與普通的山體大不相同,靈山的坡度絲毫沒有規律可循,從初始的山腳到半山腰,時而平坦,一馬平川;時而陡峭,寸步難行;讓人琢磨不透它的路數。
從遠去眺望,靈山的山形也是特別的耐人尋味,遠看如菱形,近望則四方,它有時候像一把鍘刀橫砍在這窮山惡水中,有時候又像少女頭上的簪子插在這海綿一樣的綠林中,等到雨天季節到來的時候,水汽上湧,霧氣繚繞,整個靈山都沉浸在仙境一樣的雲霧中,整個靈山像穿上了雪白的婚紗,變得更樸素迷離,姿態萬千了。
靈山上古樹參天,綠樹成蔭,萬仞高山,怪石嶙峋,更有不知名的奇珍異獸出沒,靈山上下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山洞,有上百口之多,相傳是在幾千年前一場流星雨撞擊而成,也有老人說那是天神下凡來尋女媧娘娘當初遺落的神石所挖出來的洞,時過境遷,後人逐漸將這片洞穴統稱為萬窟洞。
而在靈山內部,卻是另有一番仙境,這裏邊都是上古的洞穴,幾萬年的水滴滲落釀造了今日的石鍾森森尖入刀,萬條垂下綠絲絛,石鍾乳下,清潭碧泉,水流潺潺,陰涼清爽,實為難得的洞天福地。
聽老一輩的人說起,以前的山賊正是相中了靈山這繁多而又隱蔽的山洞,特地在此安營紮寨,古有戲言,靈山真是出了名的賊窩,狡兔多窟,易守難攻;在抗戰時期,這些山洞卻又成為村民們的救命繩索,為躲避日本鬼子的大掃蕩,村民們紛紛躲進了靈山的這片萬窟洞中,任憑鬼子們如何加大地毯似的搜索,結果卻連根毛都沒找著,而這最精彩的說法就是後來山神爺發怒了,發動神威,倒轉乾坤,一時間天崩地裂的,狂風暴雨,日本鬼子都被紛紛震落山崖,摔了個半死,铩羽而歸。
這些代代相傳的說法也不知道真假,由於沒有確切的依據,現在的村民也隻把它當做飯後談資來消遣時間,誰也沒當得真,但是靈山上的萬窟洞確是真實存在的。至於在什麼具體位置,卻隻能是,“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了。”靈山實在太大了。
此刻月影漸漸淡去,遠方天際間露出了魚肚白,天似乎快要亮了,而高懸當空的月色絲毫不減,戀戀不舍的發光發亮,站好最後一班崗,撥開層層花草綠枝的覆蓋,在靈山的鷹嘴坳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兩條人影正迎著初生朝陽一前一後地走著,不多久便閃入了一處山藤纏繞的岩石後麵,再也沒有出來。
兩人魚貫而入了一個口徑狹小的山洞,這洞口的尺寸實在有點摳門,兩人隻得縮著脖子,弓身前行,走在前麵的人,身材枯瘦,倒是可以勉強通過,而後麵的那位,虎背熊腰,體圓膀粗的,鑽這山洞,實在有點太為難了,每走一步,不是頭磕到岩頂,就是肚皮摩到岩壁,即便他如何使勁的縮著脖子,吸著肚皮,仍舊免不了肌膚與岩石親密接觸,不多時,他的虎軀上就多出了幾道擦痕,火辣辣的疼,沒走幾步那漢子便大為光火,喘著粗氣罵罵咧咧,“是哪個王八蛋,沒長腦子啊,撿這種破洞當窩啊,如讓老子知道是誰,非揪他出來把他掐死。”他邊罵邊又奮力的向前猛鑽了幾步,唾了一口,“瞧這洞口這麼小,有進無出的,如果我是敵人的話,隻要在洞口放個火,嘿嘿,你猜是個什麼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