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童年—鄉下日常(1 / 2)

“你知道嗎?清舉是我畢生的追求。童年的戲水,風鈴,遠處孩童的笑聲,我找了一輩子,都再也尋不到了。”——衿筆

“來呀,弟弟(造作啊)。哈哈。”子衿順著小溪的水流朝弟弟潑水,一顆顆打在子佩臉上,身上,昨天新買的衣服倒也濕了不少。不過相反,子佩也不生氣,隻顧著自己的“創作”——這小子不知道一天想寫什麼,難道又是什麼鋼琴即興?

“一起呀,姐姐。”姐弟倆把鞋子脫掉,卷起褲腿,光腳紮在淺水池中,奔跑跳躍。“快點,來抓魚呀嗬”……恍惚間,好像隻有此處能埋葬些歡樂的東西,把農家的純樸與善良一並埋下。

弟弟總是看著姐姐滿臉幸福,自己也泛起一陣莫名的漣漪,說不上來。也許,這就是對家人的依賴吧,弟弟眉眼帶笑,還有一絲厲氣,就是一打眼便是驚鴻。好像不是盛世美顏,也算的上人間天使。他的手不自覺地也掀起了水,浪花一朵朵,浸潤了甜蜜的空氣。

這是一個平常的再不能尋常的下午,孩子們一直在巷子盡頭的溪旁玩耍。時而還手拉手走在小橋上,遙望遠處賣糖葫蘆的老爺爺,怎麼說呢,就是有一種“才子佳人”卷上來的感覺。時而又奔跑到兩岸的柳樹下遮陰,拽一根柳枝胡亂耍耍,回頭看看彼此,樂開了花。子佩的小手最巧,將兩枝柳條三下五除二的編成“花”環,別在姐姐和自己腦袋上。

小時候的我們總是那樣天真,一根冰糕,一株植物就能開心好久,以為長大的日子更是歡樂無窮。可誰知道呢,我們貪婪,競爭,自私竟再沒有了那時候的無邪……

一路嗬嗬笑聲,追逐著,樂著。一天碧落,總是這麼快,一晃太陽落山,就要回家。

父母喊著“音真音朋,回家啦。你們最喜歡的薏米湯來啦,要不然就讓我們吃光了。”每每這時,總能看見子衿子佩滿臉的欣喜,飛奔著回家,一路上裹挾著野菊的香氣四溢。

也不知怎麼滴,隻要有這倆孩子在的地方,仿佛空氣裏都彌漫著童真天性,讓那些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回到了自己小時候。

高高的桑樹,窄窄的田埂,無憂的藍天,載滿了他們整個童年的鄉下生活。巷口的老爺爺扇著蒲扇,嘴裏哼著小調“呦嗬,音真音朋回來了。要不要爺爺家的夜來香。”

遠遠聽見,“不要不要,我要薏米湯嘞”。這倆孩子……哈哈。

日子平平淡淡,不慌不忙,像溪水緩緩流淌。餐桌上的孩子你爭我搶,清涼的薏米湯不負眾望的被一搶而光。

孩子們剛吃完飯就想起了巷口的夜來香。“爺爺爺爺,夜來香。”“喲,來啦!”巷口的爺爺也算的上是個孤寡老人,一兒半子都在外地工作,隻有逢年過節能見上一麵,在他心裏呀,早把倆孩子當親生孫兒了。

“你們聞,花兒是不是很香啊。夏天現在蚊蟲多,要是把它放在你們旁邊,就不怕了。”月亮將清輝灑在夜來香上,使這小小的花兒的神秘麵紗又加深了一層,子衿用小手捧著花兒,小聲的說“小花,你生得真漂亮。要是我最親的人喜歡,我一定將你送於他。”

“那爺爺,是不是也有關於它的詩啊”子佩仰頭輕問。“那是自然啦。無聲樸素不華妝,錯節盤根傲氣揚。汙水澆身枝茁壯,肥源滋體葉芬芳。花開五瓣蚊蟲隱,蕊放三更睡眠香。”子佩對於詩詞與鋼琴譜的敏感是超乎想象的,老爺爺剛說了一遍,子佩就開始重複“無聲樸素不華妝,錯節盤根傲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