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活脫脫姐弟倆(1 / 2)

“你看孩童光腳在巷裏上嬉戲,清晨店裏的小二支起了窗,俏麗佳人撐著紙傘搖曳在橋上。彈指間,你漂泊了幾個地方,經曆了多少過往,回到青石巷,你帶回的隻有一身蓑雨。那個等你的女孩,也已離開多年。巷外山河依舊,這裏還是靜好在時光,人,已非當年那群人。你凝望,卻未再踏足,轉身,自此再無故鄉。”——摘自網易雲音樂熱評

蜿蜒青山綠水,高低起伏,這是陳子佩,陳子衿姐弟倆最喜歡去的地方。厭倦了小鎮裏雖溫馨卻忙碌的生活,父母常常會帶這兩個不大的孩子在小巷子裏灑脫玩耍。奶奶爺爺和祖上世代生活在這白牆黑瓦的村子裏。這地方,也許對父母來說這是回憶的老家,但對子衿子佩卻有著非凡的回憶。

懵懵懂懂的子衿常常覺得,這兒很像她心靈的歸宿。小橋,青石板,小賣部,半池水……不過,她仍覺得這裏和幼兒園比起來稍顯單調,幼兒園裏畫畫,跳舞還能彈鋼琴,多好呀。風景雖好,卻沒人和自己交流,尤其是不能彈鋼琴了,有些無聊。但弟弟可不這麼認為,即使有紅綠色盲看風景也毫不懈怠,因為大自然可不會因為眼睛和別人不同,而剝奪欣賞的權利,相反,單一的景色倒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子衿永遠不會知道,這記憶中的青石巷對她的意義有多大。那是陣風,或是陣雨,刮過她的心扉,惹得她左轉右轉,牽絲掛念。

近處,是一家再尋常不過的南方古居。爺爺奶奶所住的地方是一所古鎮,名叫“清舉”,一聽便有種大氣典雅的滋味蘊含其中。子佩聽爸爸讀過一些典籍“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是形容嵇康的。果真,這鎮子如這古代美男般骨子裏透著書香氣。

深深淺淺的弄堂,高高的垣牆,曲折的街巷,頗有“曲徑通幽”的意境。爺爺家的門框上一直掛著風鈴,那是一個極具高雅氣息的風鈴,姐弟倆每當周末回來時小腿蹦噠,雙手環臂,樂嗬嗬的來到爺爺家,風鈴被子衿子佩奔跑時刮過的風搖得泠泠作響。一聽到鈴聲,爺爺就知道兩個調皮的小家夥來玩了,手中的茶也放下了,迎接兩個小可愛。

天知道爺爺奶奶有多寵這兩個孩子,孩子們又有多愛爺爺奶奶。奶奶總是拉著子衿的小手彈古琴,奶奶對子衿說,門口的風鈴聲像極了古琴的聲音,而這古琴又非古箏所能企及,古琴聲那樣天籟又清雅,沒有一器能和它一樣。陽春白雪,高山流水。每當風鈴聲響起,就知道小孫子孫女回來了,奶奶今生對古琴的愛就如對子衿的愛一般,隻增不減。隻要子衿子佩能整天都快快樂樂的,就是奶奶最大的幸福。子衿躺在奶奶懷裏,滿麵春風,笑臉瑩瑩,就好像……就好像院外的小巷與流水相映成趣。

另一邊,子佩正和品茶的爺爺聊得正熱火朝天,反而是父母受了冷落。父母靜靜的看著兩個孩子,似乎也在與他們玩耍,樂在其中,好像能忘記四年前子佩被診斷患有色盲的噩耗。媽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母親患有色盲偏偏沒遺傳給自己,卻給了兒子。一家四口,厄運不偏不倚的降臨在了兒子頭上。媽媽自責又無助。

“書上說,普洱有‘甜、苦、澀、酸、水、無味’等味道,或獨存,或共存。其中甜是品茗者夢寐以求的,苦、澀之味雖是茶葉特有但好普洱卻若隱若現,酸、水之味是大家所不喜歡的,無味之味乃最高境界。小音朋,你明白了嗎?哈哈”爺爺寵溺的目光總是這樣看著子佩,子佩眼睛楞楞的待呆在普洱茶水上,撅著小嘴“不都說普洱茶是紅茶嗎?難道這就是紅色?”爺爺臉上的笑容頓了頓,眼神一瞬間迷茫,他拍了拍子佩的腦袋,不再多說什麼,起身招呼大家進裏屋吃飯。

子佩一直不明白,自己一提到有關紅綠方麵的東西,家裏人就開始拐彎抹角,轉移話題。他開始撅著小嘴跑去找姐姐了。“姐姐你說為什麼爺爺不給我解釋紅色到底是什麼樣呢?”“聰明可愛的弟弟,紅色很鮮豔,很美麗,很…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可能爺爺讓你自己體會吧。”姐姐幫奶奶將古琴推到雜物間裏,漫不經心回答著。這一家人都知道子佩患有紅綠色盲,唯獨患有色盲的子佩不知,可真是有些滑稽,維護子佩的內心總是好的,但不知哪天會適得其反呢。

子佩暫時信了姐姐的一番說辭,端起小碗大口吃著飯,他覺得這可比茶的滋味好多了。姐姐仍在比較這著古琴和古箏的異同,嘴裏嘟囔著:“呃,它們名字好像不太一樣,聲音卻聽不出什麼差別啊,為什麼奶奶能聽出來呢,可能是我學的不好吧,如果古琴和鋼琴一樣容易,我就能聽出來了。”父母對此很慶幸,上帝雖傷了子佩的眼睛,卻給了這姐弟倆超乎常人的耳朵,也算是關上門,卻打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