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
年輕的讀者,當我遵照出版社囑咐,為自己這兩卷散文集寫“序”的時候,坦率地說,我並不打算向你們講解其中的意義,或者分析某篇文章的內涵,更無督促你們將它讀完的野心。
我知道,若將書籍粗分為兩類:有實用價值和無實用價值,我這兩本小書顯然屬於後一種。既然沒有實用價值,便斷無理由逼人閱讀。我隻等待,等待你們有閑的時候,沒有學業壓力和考試焦慮的時候,順手拿起來翻翻。因為我本人,常在“順手”拿起一本書,隨意閑閱時,收獲一點心得。
曾經收到國家大劇院饋贈新書,其中有介紹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係列文章。一位非常出色的青年表演藝術家——“70”後中國京劇女老生王佩瑜的經曆給我很深的觸動。王佩瑜尊敬她的恩師,因為是恩師發現了她並將她領上成功之路。但成功之後的王佩瑜變得浮躁起來,一度還曾離開她為之服務的劇院。在經曆了挫折後,年輕的藝術家又返回劇院,開始真正靜下來,以純粹的藝術之心琢磨技藝。她的恩師此時已生重病,臨終前囑咐她兩句話:“第一,你一定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多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第二,你的心裏一定要住著一位老師。”就是這第二句話非常打動我。我想,我們每個人心裏都應該住著一位老師。這老師可能是你現在的老師,也可能是你從前的師長,或者你的某位親人,你的同學、朋友,甚至是學問、知識表麵看上去都不如你的人——我經常從他們身上獲得人生的智慧。或者,這心中的老師僅僅就是書中的一句話。這讓我們清醒,讓我們知道,不管我們的日曆年齡怎樣快速疊加,因為心裏住著老師,虛妄和驕蠻便住不進來。我們會堅信,相對於永恒的時間,我們實在還隻是人生的學徒。
這就是不經意間的閱讀、無功利心的閱讀帶給我的意外喜悅。這看似無用的閱讀,看似離你那麼遙遠的京劇女老生,那些文字內在的文化含量並沒有因為表麵的“無用”而打折扣。無用的作用其實已經發生,這閱讀不曾教會你某種生存技能,然而,在悠遠的歲月裏,它卻可能幫你推開心靈的門窗,拓展你的情懷,潤澤你的精神,誘惑你對世界的好奇心,也還有對生命的打量,對他人的尊重與同情。
年輕的讀者,這就是無功利心的閱讀帶給我的真切的喜悅。它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不斷擦亮你注視生活的目光。哪一本書能夠得到這樣的閱讀,那可真是它的作者的幸運和榮光。
201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