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空俗欲亂)(3 / 3)

那坐在左側椅子上的小和尚,站起身恭敬道:“小僧法號‘圓暉’,今日上雲仙山乃是奉家師普光法師之名,前來送雁書。”(雁書,古代指書信)

大殿內在坐九峰首座聞言,皆是露出詫異之色。普光法師是玄奘法師最為得意的弟子之一,道行高深,能讓普光法師感到危機,是世俗妖魔是何等猖狂。(資治通鑒記載:普光大師,是唐玄奘的上首弟子,他的籍貫和生卒年月不詳。玄奘於貞觀二十一年(公元六四七年)在弘福寺譯出解深密經和大乘五蘊論時,他就擔任了筆受。直到麟德元年(公元六六四年),玄奘在玉華宮譯出咒五首經(密教經典)他還參預譯場(見開元釋教錄卷八)。他師事玄奘,非常勤懇,又以聞少證多,為玄奘所默許,因而與玄奘的譯事相始終。玄奘譯出的經論,經普光筆受的最多)

李虛玄眉頭一皺,摸了一把胡子,道:“現在送雁書上前,莫非是世外出

又有邪魔妖道作亂?”

圓暉雙手合什“阿彌陀佛”,隨後從寬大的袖袍內,取出一封信,遞給了李虛玄。

李虛玄接過書信,拆開看了看,臉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隨後又將書信遞給了鍾子道,等人。

梅時善接過書信,看了一眼後,歎息說:“前兩年我曾下山一次,世外之事,還尚且安穩,沒想到這兩年,竟如此混亂。”

圓暉雙手合攏,恭道:“梅真人您有所不知。這兩年世俗大唐帝國,內憂外患,又有妖魔作亂,政局不穩。師傅他老人怕禍亂再起,最後遭殃的還是九州百姓,才特意命弟子拜訪九州中原奇人,相互扶持,解除禍亂。”

李虛玄露出一絲為難之色:“雖說曆來亂世妖魔作怪,修道之人應捍衛正道,鏟除妖魔。但是修道之人,卻不可參朝論證,這次九州混亂,實屬讓本派有些為難呐。”

圓暉道:“九州各宗各派,本是正道,匡扶百姓,脫離苦海,乃是分內之事。如今九州百姓,正深陷水深火熱之中。道家雲: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如今忠臣不在?道家提出此道,卻又不幹涉,何為道也?。”

此話一出,大殿之內,所有的九峰首座,皆是微微一怔。

這圓暉小和尚雖說年紀不大,但是卻睿智聰明,被他這一辯論,九峰首座皆是啞然。

鍾子道則是不服,道:“圓暉小法師的話未免太過偏頗了些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曆代千年朝代之更替,皆是道法自然。你們佛家不是也常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而你們為何又要過問世俗之事呢?”

圓暉微微一笑,恭敬道:“可是佛主又曰: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

聞言,眾人皆是相互看了一眼。

這時,夙秋道:“掌門師兄,既然如此,那就讓九峰的幾名得意弟子下山吧。一則可以匡扶世人,二則可以悟道,早日修成大道。”

李虛玄低頭思索了一會,隨後點了點頭,道:“言之有理,自然如此,那圓暉小法師明早再下山複命吧。”

圓暉臉上笑容滿麵,雙手合攏,恭敬道:“多謝掌門!”

李虛玄哈哈一笑,頗為讚賞的道:“嗬嗬,普光大師難怪會派你來。以你的睿智,怕是將佛家《造塔功德經》參悟的差不多了,道行不淺呐! ”

圓暉恭道:“李掌門繆讚了,與貴派門下弟子相比,圓暉道行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