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童馳馬(1 / 3)

第二天,呂奇帶著隨身的小皮箱,打算到南湖邊去看一下,然後先到天津。來到南湖邊的石椅邊,呂奇回憶著與伊人在此的往事;直到傍晚時分才打算去火車站坐晚上的火車去天津。

走到學校旁邊的小酒館,想起了趙尚誌和自己在這裏喝酒的情景;呂奇覺得肚子餓了就徑直走進去想吃點東西。

剛想進門,裏麵急匆匆出來一人,呂奇一看,是以前學校食堂的同事,記得姓胡,便叫道:“老胡,這麼急,去哪兒啊”?

來人一看是他大喜道:“呂奇老弟,好久沒看見你了,去哪裏發財去了”。

“哪裏什麼發財,跟朋友去了一趟長春,這不沒事做了嘛,回來拿點東西,準備回老家了”呂奇說道。

“太好了”老胡大喜說道:“呂奇老弟,沒吃飯吧,走,哥哥請你”。說完就拉著呂奇的手進了小飯館。

“還是我請你吧”呂奇知道這老胡是一個鐵公雞似的人物。“我請,我請,你不管”老胡熱心的說道。

吃飯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老胡有個哥哥在一個大戶人家做廚師,老胡能進學校食堂還是他哥托的關係呢;上個月他哥得急病去世了,可那大戶的管家叫他找廚師,那個大戶人家是湖北人,喜歡吃湖北菜,他哥是去過武漢的所以會做一些湖北菜,老胡一直在東北哪會做湖北菜,去做了兩次被老管家罵的狗血淋頭,還叫他必須找一個會做湖北菜的廚子,不然就會找他的麻煩,那大戶人家有權有勢,自己得罪不起,這才到處找廚子,今天聽說這小飯館的廚子是湖北人就找來了,結果那湖北廚子一周以前就走了,然後就碰到了呂奇。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呂奇老弟,你可一定要幫老哥這個忙啊,那大戶人家管吃管住工錢又高,去了不會吃虧的”老胡請求說道。

呂奇原本不想答應他,又覺自己反正無處可去,又見老胡再三苦苦哀求;便答應明天去試試,行不行就不管了。

第二天,呂奇隨著老胡來到了那大戶人家府裏。呂奇看著大門口的“沈府”兩個字,知道這家主人姓沈。

見到了老管家,老管家對老胡說道:“老子信你的邪,你帶這麼年青的娃兒來做麼子”。

呂奇說道:“老人家,手藝和年齡沒得好大關係,行不行,試試不就曉得了”。

老管家一聽也對,便叫呂奇去廚房試菜。

呂奇問道:“老人家,咱們老爺是湖北哪裏人”?

管家得意的說道:“我們老爺那可是了不得的人物,我們是湖北天門人,我們老爺那可是留過東洋的,現在在東北那是除了張少帥的第二號人物”。

呂奇知道了主人是湖北天門人,便心中有數了;到了廚房便自己準備起來。

老管家看了一會兒就說道:“年青娃兒不簡單,你麼子曉得我們老爺最愛吃這蒸菜”。

呂奇說道:“湖北天門是蒸菜的發源地,有幾千年的曆史了,天門九蒸又分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釀蒸、封蒸、幹蒸和花樣造型蒸,今天我就做兩道吧”。

“不不不,娃兒,你叫呂、呂奇吧,你今天做四道,剛好老爺今天中午要在家吃飯,看你的手法就可以肯定你是一個大廚師,你慢慢準備,中午12點開飯,掌握好火候,……你慢慢整,我出去了”老管家說道。

中午時分,呂奇端著菜盤跟著老管家去了飯廳,擺好了自己做的粉蒸排骨、封蒸臘肉、清蒸黃花魚和釀蒸青椒;剛擺完就見一個穿著長衫,戴著一副高度黑框近視眼鏡的人進來了,來人50歲左右,一看桌上的菜說道:“沈福,你在哪裏找的廚子,這弄得好哦”。便上桌吃了起來,邊吃便點頭。

沈福介紹了呂奇,老爺誇了幾句;吃完飯之後,老爺手撫著肚子說道:“好久沒吃得這麼多了,小夥子,晚上你繼續做幾個這樣的菜,太好吃了”。

老爺走了之後,呂奇通過和老管家聊天,老管家得意的說道:“我們老爺姓沈,叫沈鴻烈,字成章,我們是湖北天門人,老爺18歲中秀才,後來到東洋的海軍學校留學,還是同盟會的老人。後來畢業回國,加入清朝海軍,後來參加辛亥革命,老爺當時是海軍統領、宣慰使,率領清朝海軍起義又當了國軍的大官;再後來張大帥出錢,創辦了東北江防艦隊。我們老爺得到張大帥的賞識,以後就步步高升了,現在是東北海軍副總司令;張少帥反正也不管事,就是掛個名,我們老爺實際上才是海軍總司令呢”。

由於呂奇在沈府上下的眼中是一個做事勤快,人又老實的小夥子,大家對他的印象也特別好。

呂奇有一天在打掃書房的時候,見到幾本關於海軍方麵的日文書籍,便請沈鴻烈借給他看看。“你會日語”。沈鴻烈說道。

“我現在隻會一些簡單對話,讀寫還有些問題,但是就著那本日文詞典應該問題不大”。呂奇這句話是用日語說的。

沈鴻烈大吃一驚,後來還派人私下去了解了一番,了解到他是去年到的東北大學,然後在學校的食堂工作,以前的事,暫時了解不到。

沈鴻烈和呂奇相處久了之後,無意中看見他的懷表,才和他聊起了蔣百裏,沈鴻烈當然知道那塊懷表的價值,蔣百裏居然能夠送給他,不禁對他刮目相看,

此後沈鴻烈完全把呂奇當做自己的勤務兵、司機、保鏢和副官對待,在某些機密問題上也不瞞他,有時還請他出主意,大多采納。

沈鴻烈通過兩個多月的接觸,對這個年輕人的印象越來越好,兩人簡直成了忘年交了;有時對問題發生爭執還會對吵。自己這幾天和張少帥因為‘中東鐵路’的事搞得焦頭爛額。和蘇俄這一仗看來是不可避免的了。今天會議的結果,是讓自己趕到富錦去進行海軍布防。由於老管家年紀大了,沈鴻烈決定這次出征帶上這個小廚師。

呂奇隨著沈鴻烈來到了富錦,隨即在樺川、富錦、綏東、同江和三江口一帶布防。

布防段時間呂奇也了解到;日俄戰爭結束之後,日本得到了長春至大連的南滿鐵路使用權,後來還建立了關東洲;滿洲裏到哈爾濱再到綏芬河的鐵路使用權實際上掌握在沙俄手中。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成立了蘇聯政府,但當時北洋政府不承認這個政府,又忙於內戰,沒有收回中東鐵路。蘇聯政府政權穩定之後,逐步覬覦東三省,特別是黑龍江。

1927年5月27日,張學良派軍警搜查了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逮捕了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等30多位蘇聯人,封閉了蘇聯職工會,並強迫中東路蘇方正、副局長停職。29日,哈爾濱特區長官張景惠下令封閉哈爾濱、齊齊哈爾、海拉爾等地蘇聯領事館。逮捕蘇聯人200餘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中東路事件”。

張學良曆年陸續收編了一些流亡的沙俄軍人,也引起蘇聯政府的強烈不滿。

張學良東北易幟之後,一方麵也想在南京政府麵前證明自己的實力,一方麵受到東北軍中一些少壯派軍官的蠱惑,向張提供了一些錯誤的訊息,說蘇聯內部空虛,邊境武裝不堪一擊,戰端一開,必然土崩瓦解,尤其連年旱災導致收成不好,軍民的糧食都成問題,所以肯定能勝利;緣此,張學良決定對蘇聯打一仗。

呂奇還注意到一條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蘇聯方麵的特別遠東軍的司令員是瓦西裏?康斯坦丁?諾維奇?布柳赫爾元帥,也就是北伐軍的軍事總顧問加倫將軍,蔣介石校長第一依仗的軍事顧問;是北伐的戰略總設計師,就是此人製定了北伐的總戰略。此人對東北的情況和東北軍的情況非常熟悉”。

呂奇不僅咋舌暗道:“此戰,有把握嗎?張學良能打贏嗎?”。

由於呂奇腿腳麻利,文化水平也高,軍事素養更是天份奇高,呂奇儼然成了沈鴻烈身邊不可或缺的副官了,呂奇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第一手資料。

呂奇陪同沈鴻烈視察三江口的時候說道:“司令,我們怎麼不在三江口和撫遠沿岸設立一些永久式要塞和炮台呢?再安放重炮、高射炮、探照燈、電台,配合水雷區,形成對江口的嚴密防護”。

沈鴻烈說道:“我也曾建議少帥這樣做,但是拖了快一年了都沒答複,哎——這少帥和大帥差得太遠了”。

到了10月初,通過沈鴻烈等高級海軍軍官以及各軍艦艦長的努力,現在東北江防軍的布防情況基本完成;

第一道防線:把江防艦隊原來分段巡防的八艘江防小炮艦集中到三江口,後來在了解了蘇聯阿穆爾河區艦隊的實力後,感到實力不敵,便自同江南岸到綏東北岸用鐵鎖連接起來。鐵鎖每隔五丈就掛上鋼砣,每隔十丈就墜上鐵錨,使鐵鏈下沉,不露出水麵。又在鐵鏈內外布設水雷,並在同江和綏東兩岸修築臨時要塞、炮台以及防空高射炮,配置海軍陸戰隊,並撥給76毫米炮兩門。又派“江亨”、“利捷”、“利綏”這三艘正式軍艦駐紮同江。

第二道防線:在富錦,用“江平”、“江泰”、“江安”三艏軍艦輪流巡防同江到富錦這段江麵,江麵狹窄緊要處均敷設了水雷。

第三道防線:在樺川,用“利濟”、“江通”兩艏軍艦巡防富錦到樺川江麵,也在要道敷設了水雷。而從此向上遊到依蘭的江中,有暗礁“滿天星”、“麻嘴”等,也可以成為蘇聯艦隊進攻的障礙。

呂奇努力的想找蘇聯方麵的資料卻少得可憐,僅僅知道蘇聯方麵是阿穆爾河區艦隊,艦隊的主力是七艘“列寧”級淺水重炮艦,到手的資料隻有四艏軍艦的名字和圖片;艦名分別為“列寧”號、“斯維爾德洛夫”號。“紅色東方”號、“風雪”號;列寧級淺水重炮艦排水大概在1000噸左右。

還有次一級的二級內河炮艦“紅星號”“紅旗號”和“無產者號”三艏排水量在250噸左右的軍艦。

還有其他一些炮艦、布雷艦、掃雷艦和摩托裝甲艇不知道名字。

呂奇又拿過我方的軍艦資料再看了一遍。

我方的八艘江防炮艦中隻有“江亨”、“利捷”、“利綏”是正兒八經的軍艦原裝貨,其他的都是商船改裝。

其中旗艦“江亨”號最大,是日本川崎造船廠在1907年的作品,艦齡已經二十二年,對戰艦來說,已經算是花甲之齡了。鋼製的艦體全長180英尺,寬28英尺,吃水7.9英尺,排水量550噸;馬力950匹,最大航速13節,人員編製90人;武器裝備有57倍口徑的4.7英寸(120毫米)阿姆斯特朗炮一門,3英寸(75毫米)日本仿阿式炮一門,上海製造的47毫米哈乞開斯炮四門,7.9毫米馬克沁機關槍四門。

還有兩艏德國的淺水炮艦,

“利捷號”1909年由德國泰克倫堡造船廠建造。全長177.6英尺(54.13米),寬26.7英尺,吃水2.7英尺,排水量266噸;1300匹馬力,最大航速14節)武器裝備有2門日本造的仿哈乞開斯式6磅(95毫米)速射炮和3挺大沽造的仿哈乞開斯式機關槍,

“利綏號“全長158英尺,寬26.3英尺(8.02米),吃水2英尺,排水量170噸;1300匹馬力,最大航速13節,人員編製45人;武器裝備有有1門3.4英寸(86毫米)炮、1門4磅炮(64毫米)和2挺機關槍。

這兩艘軍艦的火力也就隻能對付江匪,碰到海盜船都隻能開溜。所以呂奇強烈建議沈鴻烈用76炮換下了原來的小炮,以加強火力,聽說已經換裝完畢。

至於“利濟號”“江平號”“江安號”、“江通號”、“江泰號”、“江清號”都是由內河明輪商船改造,排水量小,大部分還是木殼,航速遲緩(4.5節-7.5節),武器裝備最強的也隻有2門英國維克斯47毫米炮和2挺機關槍,而且都有二三十年的船齡。

呂奇望著手上的數據資料苦思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吃早飯的時候對沈鴻烈說道:“司令,咱們的軍艦是不可能和蘇聯艦隊硬碰硬的,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啊”。

日本海軍學校畢業的沈鴻烈歎氣的說道:“我何嚐不知道不是一個級別的,但是我們手裏就隻有這些軍艦啊,這可是我花了五年的時間建立起來的全部家當啊”。

“司令,我倒是想了一個辦法,通過我昨晚的研究,我發現咱們的軍艦和敵艦火力相差太遠,在三江口這寬闊的江麵上和他們對戰是要吃虧的;但是咱們的兩艏德國艦的航速比他們的快,江亨號的航速雖然慢一點,但是也應該能夠跑過他們的軍艦,所以我們把重點放在第二道防線上,把航速不快的幾艏軍艦放在富錦這一帶,找些個有利位置,再在岸上裝些岸炮,到時候江亨號他們把敵艦引過來的時候重點打擊,這樣的話還可以盡量避免敵人飛機的攻擊”。

沈鴻烈聽完說道:“你個小家夥懂個什麼,這個布防是我同所有高級軍官共同製定的,怎麼能改,去,把防空高射炮位置圖給我,我再看看”。

呂奇過去拿了防空布防圖過來說道:“這防空布防也有點問題,我們就十門高射炮,還分布在同江到綏東這200多裏的距離,又什麼作用,怎麼不排在佳木斯去”?

沈鴻烈瞪了呂奇一眼,看向布防圖。

“沈司令,我們可以把綏東附近那四門高射炮調到同江,這樣以防蘇聯的飛機來轟炸我們的軍艦”。呂奇繼續說道:“最不濟也要調兩門過來”。

“別說了,你說你一個小廚子才跟我幾天啊,居然在我麵前指手畫腳的,你個小川耗子”沈鴻烈有點不耐煩的說道。

“這是打仗啊,如果三江口一丟,富錦、樺川那些防線頂得住嗎,你個老九頭鳥”。呂奇也氣鼓鼓的說道。

沈鴻烈不怒反笑道:“現在情況複雜,火炮調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過從心裏還是很喜歡這個小廚子的,有時覺得他說的真有點道理。

“我們現在武器跟人家沒法比啊,軍艦我們就不說了,人家還有十幾架飛機,可以投炸彈,飛機上還有機槍,我們呢,隻有兩架偵察機呀,咱們陸軍還有幾十輛法國雷諾FT-17坦克可以對抗蘇聯的T-18坦克,你老人家的海軍跟人家的海軍根本沒法比嘛”。

呂奇連拍帶激的繼續說道:“我今天找到一艏拖駁船“東乙號”,基本上是個廢船,上麵可以改裝兩門120炮;我們改裝120炮後,把他拖到江口那片蘆葦蕩裏麵躲起來,當炮台用,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嗯,老子信了你的邪,這倒是個辦法,今天你就去辦這個事,我和尹祖蔭(艦隊長)說一下,你想打仗,你就去這個船上指揮,如果打得好,我就讓你當軍官……”沈鴻烈說道:“我這裏吃完了,你出去看看他們到了沒有,到了就開會”。

呂奇答應了一聲就急忙的往外走,剛到門口就碰到尹祖蔭進來了,說人已到齊。

呂奇跟著沈鴻烈來到會議室,沈鴻烈擺手讓大家坐下,呂奇自然是站在他的身後。

艦隊長尹祖蔭、江亨號艦長尹祚乾、利捷號艦長於壽彭、利綏號艦長黃勳、江平號艦長林毅、江安號艦長範熙申、江泰號艦長莫耀明、利濟號艦長趙竟昌都精神抖擻的坐在會議桌兩邊。

沈鴻烈說道:“基本的布防情況昨天已經確定了,今天補充幾點,會後我和艦隊長尹祖蔭要去哈爾濱開會,江亨號要去富錦休整,這裏就由利捷號為旗艦,由尹祚乾艦長負責指揮”。

尹祚乾站起來給大家敬了一個軍禮。

“呂奇”沈鴻烈突然喊道。

呂奇立即回答一聲“到”然後一個正步向前,標準的立正在沈鴻烈旁邊。

沈鴻烈說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我的,我的,我的一個遠房侄子,叫呂奇,他有一個建議,就是我們用那艘快報廢的拖駁船“東乙號”改裝兩門120炮,藏在江口那片蘆葦蕩裏麵;做大家的火力支援,大家看這個情況可行不”?

此言一出,大家畢竟都是艦長,也清楚自己的火力和對方的差距,這個秘密武器肯定會起到一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都說好,一致通過。至於誰來帶這首船大家就沉默了,因為所有人心裏都知道“這首船沒有動力,如果一旦進入戰鬥,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吧,既然是呂奇建議,就讓他來吧”。沈鴻烈說道。

“好”,利捷號艦長於壽彭立即帶頭鼓起掌來說道:“沈司令舉賢不避親,真是我們的楷模”。其實他心裏想得是“尹祚乾來利捷號做總指揮,他生怕把自己調到東乙號去指揮”。

沈鴻烈擺擺手,大家停止了掌聲;“呂奇,‘江亨號’要回去休整,你就去江亨號調幾個操炮手過來,我再給你配10個水兵跟著操炮手學習,你組織訓練盡快上崗”。

“範熙申”沈鴻烈喊道。江安號艦長範熙申立馬站起來“到”。

“你就幫著呂奇負責火炮的安裝,順便你的江安號就做東乙號的拖船,他那10個水兵就從你的船上選吧”。沈鴻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