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亂(四)(3 / 3)

天下轟動。

皇帝盛怒。

李琦實在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他很高興,因為如同死水般的朝局,終於因為那幾個該死的混蛋泛起了漣漪,蕩起了波浪。

但是他還是知道裝裝樣子的,上朝時做出一副大怒的樣子,下朝之後卻和長孫皇後在小池塘歡快的喂魚。

當然這件事也很少有人知道,因為李琦趕走了所有人,他隻想和自己的妻子分享自己心中的變態的喜悅。

在昨日事發之後,李琦便連夜招楊楠入宮,在秘密交談了半夜之後,李琦放下心來,開始醞釀自己的表演。

作為一位君住自己該如何表現呢?實在是沒什麼經驗啊,這樣的事情太少了,實在是太少了。

就在李琦還在糾結於以怎樣的姿態去麵對朝堂上的諸位大臣的時候,程誌安排的人開始在太廟運作鐵劵的事。

同時,在市麵上開始流傳那個血誓的事,都說那幾位遇刺的大人都是因為違背了血誓而遭到了天譴。

剛開始沒有多少人相信,然而在查閱軍事方麵的史籍之後發現,原來真有這事。

要不是在書上有這樣的記載,估計沒有人會相信這個血誓的傳聞。

然而終究是在民間流傳開來,等到被隱瞞的李琦反應過來,隻能是和文臣集團幹瞪眼,現在就算是有證據證明是軍方動的手,也無濟於事了。

文臣集團的打算要徹底泡湯了。

而李琦更多的是被愚弄之後的氣憤,程誌為什麼不按劇本來呢?

這完全違背了遊戲規則,就算是自己也不敢這麼做。

先殺人再造勢,方法很簡單,卻很有效果。

不過,李琦終究還是具有一定才智的。

在最初的不適應過去之後,由於骨子裏不怕事大的風格,他開始著手讓九司衙門和文臣集團消除影響。

然後進太廟,想要將血書鐵卷做處理,讓這件暫時困擾著他和整個文臣集團的東西,失去效力。

這完全在程誌的預料之內,於是李琦發現血誓鐵卷不見了。

這就讓李琦有些慌了神。

到了現在他才發覺事件朝著不可控製的方向發展了太多,自己貌似已經應付不過來了。

當夜楊楠再次入宮,一同被召見的還有幾位閣臣,算是大元最有實力的一幫子人了。

楊楠保持著自己在有文臣的情況下一言不發的良好習慣,這樣的九司衙門才更有威懾力。

閣臣之首楊鬆林老大人,對於此次事件的處理感到很惱火,那些人竟然直接動用了殺招,真正殺了人。

這實在是罕有的態勢,不過在聽完李琦的話之後,楊鬆林老大人想了半天,然後就有了整個事件的爆發的點。

“陛下,既然那件鐵卷已經失竊,那麼便可以當做它本來就不存在,來處理這件事”

“但是史書上的確有記載啊”

“可以說這是編纂時的一個錯誤,那件鐵卷不曾出現過,那隻是當時的傳聞而已,畢竟當今天下沒有人可以見到那件東西。”

“這如何解釋的通?”

“隻要陛下說這是真的,他就必然是真的”

李琦心裏老大的不樂意,這老騙子就隻是讓自己丟臉而已,唉,反正已經丟了,幹脆便不要了。

“好,就以楊大人的意見辦吧。”

程誌其實已經預估到了很多的情況,但還是低估了文臣集團以及當今聖上的無恥程度。

於是事件不可挽回地倒向了無法挽回的局麵。

四位摩旅將軍叛亂,九司衙門部分密探以及楊楠叛變。

為天寶五年的這出大戲畫上了句號。

皇帝自我批評,文臣集團自我檢討,陸軍被消除。

文臣集團終於完成了對軍方的最後一站,站在了勝利者的寶座上。

水師隻是工具,不足為懼。

在西平道的某座深山裏,一群裝束奇怪的人正在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