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猛獁軍團(1 / 2)

攻打新息城的意義已經不大,曹操下令大軍退回汝水大營,隻等殷丞撤回江東後,就去揚州找袁術晦氣。根據曹操的判斷,柳蜚一走,殷丞不會在豫州流連太久,除非他願意在明顯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和自己決一勝負。

這是曹操的想法,至於說殷丞,他當然也想退回江東,但卻不是現在。如果沒有慘敗給近衛軍這一出,殷丞自然會攜大勝曹軍之餘威,體體麵麵地退回江東。可現在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旦退兵回去,難免被人認為自己奈何不了曹軍精銳隻能避戰的惡劣印象,同時也會在將士們的心裏留下陰影,對以後的對曹作戰極為不利。

打,還是得打,起碼要勝上一場才能走。

義陽退兵了,安陽也退兵了,不過不是退回漢中和永安,李嚴和高順帶著麾下兵馬全部集中到了新息。有了高順手下的藍鷹翼、強擊軍和胡佐軍,再加上即將到達的王牌,殷丞有信心在汝南和曹操好好掰掰腕子。

此時殷丞的兵馬尚有十六七萬,和曹操的三十五萬大軍相比依然處於劣勢。曹操見殷丞大軍齊集於新息,明顯沒有撤兵的意思,當即怒而興兵,再次來到新息城外安下營寨。這次曹軍的規模更大,守在汝水北岸的隊伍、曹仁宜春的軍隊、徐晃安城的大軍都跟著曹操一起到了新息,甚至連固始的孫策都在整軍,隨時都有可能趕來。

安營已畢,曹操遣使至殷丞軍中,責問他為何還不退兵江東,莫非真的想對抗朝廷天兵。殷丞很隨意地回答說,既然已經來了,總得有些說法,現在打得不上不下,就這麼退兵好不尷尬,所以他希望和曹操約定時間決戰一次,打完之後不論結果如何,大家都可以回家洗洗睡了。

連日的大戰,使得曹操的後勤壓力劇增,現在殷丞想要一戰而定,曹操自然不會反對,立刻批複五日後城外決戰。

一到約定時間,曹操領著二十萬大軍擺開了陣勢,前軍是二萬八千名近衛軍,跟在後麵的是一萬槍盾和一萬弩兵,弩兵兩側各有五千弓兵,再往後就是曹操的本陣,兩萬鐵騎、弓弩各一萬、兩萬戟兵、兩萬刀盾。除此之外,在曹軍的兩翼還有一萬虎豹和三萬鐵騎在遊弋,剩下的就是一些器械和後勤兵馬了。

在得知了曹軍的布陣情況後,殷丞很有針對性地布置好了軍陣。高順的藍鷹翼和魏延的藍鷹衛像兩個箭頭一樣突出在外,跟在後麵的是太史慈率領的強擊軍步卒和張翼、張秀率領的胡佐軍,最有殺傷力的強擊軍騎軍則有趙雲、典韋、黃忠三大巨將親自帶領,隱藏在胡佐軍的身後,在必要時給曹操致命一擊。剩餘的江東、永安、漢中兵馬自然布置在左右和殷丞的本陣。

這種奇怪的布陣方式是陸遜提出的,相當少見,一開始連殷丞都不理解。陸遜是這樣解釋的,相對於五萬西涼鐵騎和一萬虎豹騎而言,殷丞的騎兵那是弱得可以,完全沒有應戰的能力。因而他們隻能避強擊弱,盡量避開騎兵對戰。一般來說,騎兵最大的優勢在於機動,很少對列隊緊密的步兵方陣進行強攻,不然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所以曹操應該會把他的騎兵布置在兩側,那麼殷丞這邊就幹脆把所有力量集中在正麵,爭取一舉突破曹軍的防線,直接衝擊曹操的本陣。一旦曹操的本陣被攻擊,他的整個指揮係統就會混亂,兩側的騎兵也就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了。

殷丞認可了陸遜的判斷,中國古代一直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重騎兵,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讓騎兵強攻列陣以待的步兵方陣。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象棋中的馬有拐腳的設定,而國際象棋中的馬卻沒有這種規定的原因。殷丞現在有兩萬左右輕騎,絕對打不過曹操的五萬鐵騎,而三千藤甲騎兵也未必能占到虎豹騎的便宜,騎兵確實是殷丞的軟肋。

然而陸遜這樣的布置,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能不能順利突破曹操的重甲近衛軍,要做到這一點,僅靠‘二鷹’似乎不夠。藍鷹衛和藍鷹衛戰鬥力故然強悍,絕對超過近衛軍,可人數過少也是他們致命的缺憾,如果依靠二鷹強突近衛軍,即便勉強成功,估計完事後這兩支隊伍的也該撤銷編製了。

幸運的是,殷丞用來對抗近衛軍的王牌終於及時趕到了。常言道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殷丞這次排出的陣型,就像是射向曹操心髒的一支利箭,二鷹作為箭頭,而這支王牌則毫無疑問地被當作箭尖排在了二鷹的前麵。

乍看到殷丞的王牌戰隊,曹軍將領都大吃一驚,隻有郭嘉、荀彧等少數人才依稀記得,對麵那些兩丈多高的龐然大物,似乎是蠻地特有的怪獸,象。對,沒錯。這支被殷丞命名為猛獁軍團的王牌戰隊,就是一支由一百頭巨象組成的戰象隊。